缠论原文中,用均线系统作板块轮动指标的方法,前文中已经给出详细的算法,就差列出程序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编写。但均线系统构成的板块轮动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只适用于牛市早期。前文中提到,牛市后期基本所有的股票价格都在日线、周线甚至月线的均线之上,这时均线系统构成的那套板块轮动指标的参考意义就极其有限了。更麻烦的是,在震荡市或者熊市中,均线构成的板块轮动指标基本无效。
真正有效的、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适用的板块轮动方法,是建立在各个级别的第一、第二、第三买卖点基础上的涨跌快慢辨别。
无论是个股还是板块的行情,无疑都处在整体市场走势的影响范围之内。一般很少发生个股甚至板块走势与整个市场走势相逆的情况,当然,突发性的重大利好可以构成个股的重要分力之一,但这属于特殊情况,作为一名职业的、有志于在市场中能够长久稳定盈利的投资者,应该更关注普遍情况,而不是个别。
关于大牛市的三波上涨,缠论博客中有过大概的闸述,第一波是以成分股为主的上涨,第二波是成长股,第三波是重组股。这是建立在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牛市视角下的轮动,偏重于宏观。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为实用的是每轮上涨中的板块间的轮动节奏把握。
任何牛市,以成分股的集体上涨为序幕是多数情况,金融板块首先要上一个台阶,二、三线股才能打开价格空间,这是比价关系在整体市场中的作用之一。而任何有点规模的牛市,至少指数要形成一个日线中枢之后,才有可能在后续的上涨中形成日线级别的盘整背驰而结束。而规模更大的,像2005年与2014年的这种牛市行情,在沪指或者深指形成一个周线中枢之前都不会结束。因为大多数的个股,尤其是成分股的走势与相应指数一般都有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但也至少占到八成以上。
这就为板块轮动的判断提供了最坚实的技术性基础。
但市场显然并不是只由成分股组成,就目前的A股市场而言,较为重要的就是深沪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个大的分野。上海市场中成分股多,深圳市场中蓝筹成长股居多,中小板与创业板的成长性最高。这样基本就可以将整体市场按这三个市场的分类,根据一线、二线、三线的轮动节奏进行宏观的监控。
当然,每次行情的展开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但一、二、三线的节奏是基本不变的,这就需要投资者有较为敏感的认知。例如,2014年以来的行情,11月24日开始的跳空突破,至12月底,行情只在蓝筹股中展开,具体的就是上证50板块和沪深300板块,而其他板块中的大多数股票都在震荡甚至下跌。
上面简单概括了一些轮动的基本特征,而对轮动的整体细致把握,需要掌握更多的技术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