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间,上海莱士(002252,SZ)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控股股东科瑞天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瑞天诚)及其下属子公司天诚国际拟共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此次交易的标的资产为德国Biotest AG公司(以下简称Biotest)和Grifols Diagnostic Solutions Inc。(以下简称GDS)100%的股份。
对此,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的研发水平总体较低,因此国内相关企业的血制品品种和血液原浆利用率也远低于国外,“上海莱士此次若能顺利并购国外的相关龙头企业,将在品种数量、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等方面对国内血制品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弥补产业相关研发技术空白
上海莱士2018半年报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免类、凝血因子类产品等。而针对此次拟并购的两个标的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上海莱士在公告中介绍称,Biotest拥有包括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其中富含IgM的免疫球蛋白产品(Pentaglobin)为全球独家产品,用于细菌性感染、免疫功能抑制和急性继发性抗体缺乏综合征,而Biotest拥有的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IX、凝血因X、富含IgM的免疫球蛋白等品种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
事实上,国内凝血因子的生产一直受到技术壁垒的困扰。浙商证券今年6月发布的《血制品行业深度报告》显示,凝血因子类产品的临床使用在国内尚无充分保障,我国大部分血友病病人的治疗尚未达到按需治疗的标准,但在国际上已达到预防治疗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尚未掌握体外重组凝血因子的生产技术,重组产品只能从国外进口,因此价格比较高昂。
上海莱士此次拟收购的另一标的公司GDS是全球领先的血液检测设备制造商,其主要业务是输血医疗中的核酸检测、免疫抗原和血型检测。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次收购Biotest将加强中国血液制品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而与GDS的重组,将提升公司在血液检测市场方面的实力与行业知名度,同时也能弥补国内血液检测市场产品品类较少,技术能力不高的不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A股市场中,涉及血液检测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凯普生物、迈克生物、阳普医疗及三诺生物等,值得注意的是,从上述公司的相关财报上看,各公司并未对核酸检测技术有过多布局。其中,凯普生物主要提供对血清进行检测的核酸分子诊断产品,迈克生物的自主血液检测产品有血球仪器及配套试剂、血凝仪器及配套试剂等,而阳普医疗主要进行真空采血管的生产、三诺生物主要生产血糖检测仪器等。
事实上,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来看,核酸检测技术在我国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016年12月,当时的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促进单采血浆站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依法开展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到2019年实现核酸检测的全覆盖。
采浆规模、品种数量或成关键
上述《血制品行业深度报告》中有数据显示,去年国内血制品市场规模为235亿元左右,仅占全球血制品市场(含重组凝血因子)的11%。从浆量来看,国内的需求量在10000吨以上,而2018年国内采浆量测算为9000吨,整体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从消费结构看,国外消费占比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产品在国内占比较低,分别为34%和3%,产品结构有待改善。
此外,采浆规模和品种数量是血液制品行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血液制品行业龙头均注重在采浆规模和品种数量上的提升。以华兰生物为例,据其2018半年报,公司目前可以生产11种血制品(34个规格),是国内血制品行业血浆综合利用率最高,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企业之一。
而上海莱士近年来的并购外延举措,也是在注重自身采浆站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其2018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和孙公司浙江海康)拥有单采血浆站40家,采浆范围涵盖广西、湖南、海南、陕西、安徽、广东、内蒙古、浙江、湖北、江西10个省份,报告期内公司的采浆量较去年同期增幅超过10%。
在浙商证券研究员张海涛看来,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血液制品行业的整合和规模提升仍是当前阶段的重要发展推动力,行业将出现采浆量1000吨以上的规模优势企业。数据显示,2017年度投浆量最大的四家企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能够占到全国投浆量的59%以上。
史立臣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血液制品企业很难在国内进行整合并购,血源供应是目前国内血液制品行业面临的一大掣肘,“一是国内的献血积极性不是很高,二是几乎没有可以完全替代血制品的产品,这个行业的资源是高度稀缺的,谁握有血浆资源,谁就获利,握有的血浆资源越多,企业就越受益,所以很难有企业愿意将手里的资源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