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供需关系撬动市场
用供需关系撬动市场,是索罗斯经常算的一笔账,就好像他胸中有一本关于全球政治、经济账似的。从这样的高度来看问题,当然不是一般投资者能望其项背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看不懂索罗斯投资策略的原因之一。因为你和他站的高度不一样,思考的问题当然也就不会一样。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总体上看亚洲经济属于一种虚假繁荣,货币供给过多,可是资产质量并不高。虽然索罗斯如果对此不加任何干涉,资产价格也会慢慢地跌下去,可是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他这个国际炒家所能发挥的作用。
因为他知道,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只要能做空亚洲金融市场上的任何一种资产,打破这种供需平衡关系,就不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能确保狠狠地赚上一把,又何乐而不为呢?
为此,他精心准备前期工作,首先收集泰铢筹码,然后作为用来打击泰国的子弹。他相信,当他筹集到了足够的筹码后一旦集中放空,必定会引发原来就不稳定的泰国金融市场动荡,这样他就可以浑水摸鱼了。
1997年3月,索罗斯派出先头部队在前方打探道路,没想到被泰国政府杀了回来。泰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稳定汇率,使得索罗斯虽然抛售了泰铢却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相反还造成了亏损,因为泰铢汇率没有贬值。这一仗,索罗斯损失了约3亿美元。
按照索罗斯的处事原则,一旦他认为自己做错了会马上掉头的。但这一次不同,因为这3亿美元本来就是他的探路经费,所以他眼睛眨也没眨,就权当交学费了。他坐下来细细分析形势,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索罗斯一番分析后发现,当时泰国的外汇储备大约有300亿美元,如果要想在国际上拆借,能够借到的外汇应该很有限。根据这样的“供”关系与索罗斯所能承受的“需”关系相对照,索罗斯认为,要想打破这种平衡关系并不是一件难事,甚至可以说他胜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