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讨论侧重于造假等主观恶意行为,但是否只要企业兢兢业业,主观上毫不存在欺骗股东的意图,尽心尽力地求发展就能避免把雪球滚成雪崩的结局呢?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企业并不是仅仅靠美好的愿望就可以获得发展的。这部分我们将主要探讨企业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
在一本名为《为什么雪球滚不大》的书中,作者马修·奥尔森和德里克·范·贝弗进行了一项长期的研究。他们对《财富》100强企业在过去50年中的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其中50家曾遭遇增长停滞的企业进行了分析,并最终归纳出导致他们停滞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下表所示。
图1企业停滞甚至失败的原因(一)
图2企业停滞甚至失败的原因(二)
这里首先要对“失败”这个词做一个定义。在上面的调查中,失败的意思并非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是陷入停止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阶段性困境中(当然其中并不乏由阶段性困境发展到彻底退出市场的公司)。虽然这并不代表永久性的失败(比如苹果公司就曾经是这些案例中的一个),但仅仅是增长停止给股东所带来的损失就足够惊人了。用出现增长停滞的前3年与后10年的市值的对比显示,极少有公司的市值缩水会低于25%,而且所有公司的市值损失的中值接近75%。在出现增长停滞的样本中,90%的公司市值损失过半,50%的公司市值缩水超过75%!
在这个统计中,令人吃惊的是87%的失败源于可控性因素,而通常最让投资者担忧和恐惧的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只占到总失败案例中的4%。而在可控性因素中,由于错误的战略所导致的失败就占了8成,同时这个因素也占全部失败案例的70%。仔细想想这也不让人奇怪,一个公司的战略决定了它大部分资源的投向,战略判断失误自然导致巨大的投入打水漂,变成巨额的沉没成本。同时竞争对手则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改变战局。而对于那些根本就没有战略的企业而言,经营就是东一锤子西一棒子,跟着感觉走,靠运气和行业景气吃饭而已,谈不上什么长远的发展。
全部的战略失败因素中,高估优势地位、创新失败、过早放弃核心业务的占比最高,分别为33%, 18.5%和14.3%。我个人认为,这三个因素往往也是投资者最容易误判的地方,特别是高估优势地位。自从“护城河”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后已经有被滥用的倾向。高估公司的优势地位的危害性表现在于,藐视那些具有潜在颠覆能力的强大对手,习惯于自己的老套路并且相信消费者会像他们期待的那样恋旧,从而留给竞争对手从小做大的空隙,并最终将大好江山拱手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