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价绩优成长股稳步上扬的趋势不同,低价股历来因其价格想象空间优势而受到善于投机炒作的市场主力的青眯。股价随种种题材的渲染而扶摇直上,又随主力撤退和业绩“原形毕露”而回归至其应有的三线股行列。
如何看待我国股市中的低价股?
但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在市场投资理性增加、国家资产重组政策、市场大局趋势不明朗等因素的作用下,低价股走势开始走向两极分化:如环宇、泰达等个股因绝对控股权的转变,脱胎换骨,迈向高价股行列;巨大的利益效应使市场人士对辽物资、川盐化等个股充满憧憬,庄家借势大胆拉高股价,形成一股经久不衰的“重组行情”。又如马钢、石化、东航等大盘国企股因缺乏“重塑金身”的想象空间,同时H股价格又随港股屡创新低,内外交困,股价节节滑落,成为市场人士轻易不敢涉足的“死亡板块”。这种现象的形成作为市场选择的结果在成因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股价反应与市场认识之间存在着互相推动作用,使这种合理性渐渐走向极致,这说明市场对低价股的理解实际已产生了偏差。
偏差之一:过分强调行业成长性和重组题材,忽视低市盈率的市场意义。
中国经济在整体上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钢铁、冶金等国家支柱基础工业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完成后仍将随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增长而显示一定的成长性。这一点不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它们已有相当的发展程度,经济领域的利润增长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以刺激新型消费,依靠高速信息交流捕捉新的需求。国家基础产业股票和高科技概念股票市盈率的巨大差距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如天大天财市盈率近百倍,而近期上市的鞍钢新轧仅为20倍)。时至年报公告,市盈率作为题材显然被市场低估。同时,在题材炒作过程中,川长钢因其扭亏题材而被炒作至4.94元(15日收盘价),年利润预测在0.20元以上的鞍钢新轧却因不具备扭亏概念仅售4.46元。这亦反映市场的思维反差已使股价结构呈现了新的不合理格局。
偏差之二:在低价股炒作上板块联动效应过于明显,忽略了不同个股的不同情况。
环宇、泰达等个股随股权变化,公司性质、经营业绩、成长性与以前截然不同,股价持续上涨体现出新的市场定位过程。但是,后来辽物资、蜀都等个股借助置换传言大幅飙升,股权置换能否成功尚未可知,市场定位都先行一步。
而以马钢、石化、东航、鞍钢等为代表的大盘低价国企股却受到市场的抛弃。其实从个股质地上讲,东方航空客运、货运逐年增长,业绩稳定,其新募集资金20亿投向浦东国际机场,参与基地机场建设,不仅可以分享机场项目的较高利润,而且机场航运一体化也将使东航营运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新机场一期工程预计1999年投入使用。其他如华北制药、哈医药等也存在类似情况。
偏差之三:市场过度投机炒作低价概念股,同时抛售政策支持的国企大盘股,实质上是双重考验决策后的忍耐力。
1997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开始尽量避免对市场的过分干预,但支持国企改革被定作证券市场近年内的最重要职能,国企大盘股的过度低迷状况不能不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近期来,鞍钢新轧开盘仅比发行价上涨30%,到元月15日本钢板材上市,虽只有1.08亿的流通盘,开盘价却只比发行价上涨25%。这给发行价7.5元,流通股本3.2亿的邯钢股份的开盘出了难题。而一旦出现大盘绩优国企股上市跌破发行价的先例,将使国企从证券市场筹资困难顿显,这一点,是决策层绝对难以容忍的。
不过,受市场形势变幻、企业本身发展潜力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低价大盘股受到市场冷落的趋势仍然可能继续。如马钢、石化随沪市总股本不断扩大,其价格波动对综指影响已日见其微。到1997年底,这两只股价格一起上扬2元,综指上升却不足两个点。指数调控能力的降低使主力对其兴趣日减,这一趋势无法逆转。再如深市宝安,资产规模庞大,结构混乱,所募集资金投向第二大的中百惠商场,在投入不足三个月后即行关闭,这反映其管理体制松散。此类大盘股本身扭转经营趋势有困难,重组亦极其不易,在二级市场受冷落后可谓价值回归。
总的说来,低价股的热门、冷门都是市场在一定的环境下所做的不十分确定的选择。市场在不断纠正错误的同时又不断地出现新的错误,这就要求投资者冷静观察形势,区别对待个股,才可把握市场的节奏和波动趋势,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投机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