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亿救市资金从何而来?
20008-3-15
美欧央行联手注资2800亿美元救市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当天道琼斯指数暴涨416.70点,创下5年以来最大的单日涨幅,K线图上3月11日的大阳线和1月22日的探底中阳线构成的双底形态呼之欲出。
这就叫美国式的救市,这就叫美国式的政府干预。
美国式的政府救市拯救的不仅是美国股市,还有全球股市,欧洲股市全线飘红,亚太股市亦全面暴涨。唯一无法拯救的是中国股市,当天中国股市跳空高开100点,收盘时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了100点。
中国股市的玩笑越开越大。
4000点是刘纪鹏教授划定的股改生命线,亦是当初“5.30”半夜鸡叫的临界点位,但是4000点如今就只有一个整数点位的意义。
中国政府会救市吗?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这不仅由资本市场的特性决定,亦是中国这样的国家政府的角色使然。
问题在于救市的时机、方式和措施。
韩志国教授认为管理层已经失去了救市的最好时机,按照他的理解,救市的最好时机在于股市适度回调、投资者信心犹存之际。在万国测评的董事长张长虹看来,救市的时机在4000点之下或许才开始成熟,过早地救市只会导致短线的反弹,消耗多头的有生力量。水皮则认为,即便没有政府救市,任凭股市自由落体,股市在3500点也会自己产生强劲的反弹,而管理层是难以承受这种巨大的市场压力的。
怎么救?
当全球流动性不是最大的市场出现最大涨幅,而流动性过剩最大的市场却出现暴跌的时候,当中国铁建的A股价格低于H股的时候,再迟钝的人也知道,出问题的绝不是中国股市本身或者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而是所谓的政策和预期。
政策是党的生命,同样是股市的生命。
印花税不是投资者说了算的,是政策。
IPO不是投资者说了算的,是政策。
再融资也不是投资者说了算的,是政策。
在目前所有困扰市场资金供求的种种因素中,投资者自己能把握的,我是说相对确定的,只有一个大小非解禁,而仅此一项涉及的资金需求就差不多是6000亿元。
6000亿,对于2008年的中国股市而言是保证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顺利过渡的增量资金底线。
进入调整状态的中国股市有这么多的增量资金吗?
难说。
所以,必须调整印花税,必须调整IPO政策,必须调整再融资政策。
印花税如果改单边,可以回流资金1000亿,可以养活一个创业板。如果一定要在2008年上创业板,那么大盘蓝筹的上市就必须暂停。既然大盘蓝筹IPO都能暂停,再融资就更没有理由公开增发,一定要增发,只能选定向。
如果管理层能在印花税、IPO和再融资的政策上调整到位,就能有效地消除大家对2008年资金面上的巨大恐惧,为股市的稳定发展创造明确的预期。
中国式救市不需要央行注资,更不需要政府出力,只要不从股市抽血就行。
这样的股市上哪里去找?谁能忍心如此作践呢?
股权分置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到今天,是因为管理层把它当做一次政治任务在落实。现在为了避免这项伟大的制度革命功败垂成,同样需要以讲政治的高度来为股市创造良好的宽松的政策环境。
有信心,才会有资金;有资金,才会有行情;有行情,广大的投资者才会有“财产性收入”;有财产性收入,更多的群众才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一个GDP保持10%以上增速的经济体,一个市盈率(动态)26倍的新兴市场,需要救市本身就是不应该。
早救市,找主动;晚救市,找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