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点是灾后重建的价值中枢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全国人民的注惫力都集中在四川,生命的安危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股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差不多被水皮遗忘了。如果不是以前的同事姜艳艳的提醒,"5.30”一定不会在今天重新进入水皮的视线。
时间真的是治愈一切创伤的良药吗?
未必。
“5.30”带给中国投资者的心头之痛,恐怕并不低于地震给大家带来的痛苦,所以,每当有人提及“5.30",我们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如果没有“5.30",上证指数恐怕也未必会创出6124点的新高。正是在“5.30”之后,机构投资者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疯狂炒作蓝筹股,同时广大投资者大力买人基金,大量的民间资金集中流向基金,导致基金只能被动买入蓝筹股,从而成为蓝筹泡沫的主力军。
每一次重要的头部都是机构,特别是基金用钱买出来的;每一次重要的底部也都是机构,特别是基金用股票砸出来的。
中国的机构投资者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先天的缺陷.即没有长线,只有短线,没有高抛低吸,只有追涨杀跌。基金的分红、基金的排名、基金的考核,都决定了基金甚至都不比一般的投资者更理性,更有耐心,更有抗压性。
所以才会出现每一次重要的点位都有QDII和国内基金换仓的情况,所以才会出现基金在5500点加仓、在3000点减仓的情况,所以才会出现管理层防止基金买进和卖出的情况。
基金的操作特点决定了他们是理论上的价值投资者,却是现实中的趋势投资者。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信奉的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当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卖出,而价值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区间,不可随意上下挪动。那种价值上移或下移的说法,纯属本末倒置,投机倒把,如果价值围绕价格波动,不赔钱是不可能的。
对中国这个经济体而言,什么才是一个合理的估值区间呢?
一般而言,25-35倍的市盈率是一个合理的区间,35-45倍是一个可以容忍的区间,而45倍以上则是一个危险的区间。
比较有意思的是,相对于25-35倍市盈率的上证指数,3500点就可以看做一个现阶段的价值中枢。
2007年6月5日是“5.30"后上证指数探底3404点的日子,那天下午水皮正在主持《华夏时报》的改版培训,下午1点钟开课前给了大家半个小时的时间去交易,3点钟收盘后,很多人的股票已经完成了从跌停到涨停的飞跃,上证指数也报收3767点。水皮之所以有如此坚定的判断,就是因为坚信3500点是一个价值中枢,低于 3500点是不正常的。那个时候水皮就坚信上证指数一定会到5000点或6000点,但同时也指出在3500点到6000点的过程中,70%的股票不但不会上涨而且还会下跌,个股的风险要大于大盘的风险,提倡“战略上看空,战术上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