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中的大量数据,其实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数量方面的关系。因此,掌握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这种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是看懂财务报表的重要条件。
报表语言的要素其实就是由两组词汇构成的:一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语言词汇:另一组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语言词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语言词汇
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语言这组词汇里,要了解三个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组词的特点是:它们提供的是“时点数”,即在会计语言中,要借助这三个词来讲述企业在某特定时刻的状况如何。而这个特定时刻,通常可以理解成某一时点,例如,月末的财务状况如何,季末的财务状况如何,年末的财务状况如何等。
这三个词静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它是一个在特定时点的信息,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组词就是给企业的经济活动“拍快照",把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信息迅速记录下来,而不管这种财务信息究竟是怎么来的。
(1)资产
如果别人问我们有多少资产的话,我们肯定会想到自己所拥有的房子、车子、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等。其实企业的资产和个人的资产差不多,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存货、银行存款等都是企业的资产。
对于企业来说,资产一般可以认为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用货币计量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简单地说,资产就是企业的资源。企业资源必须同特定的时点连在一起,例如月初拥有多少资产,月末拥有多少资产。
当然,在某一时刻说企业拥有多少资产,仅有这样一个词还是不够的。为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企业资产的具体内容,在报表语言中我们还有必要进行细分,例如会计上通常是按流动性来分类,就是按资产变现速度的快慢来划分。这里所说的变现就是把资产变成钱,如果某项资产在一年内就能变成钱,这样的资产一般叫流动资产。如果把钱投放出去,例如买股票,回收期超过一年,就把这种资产叫非流动资产。其中,把企业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厂房等叫固定资产。
当然,企业与个人还是有区别的,例如企业还有一部分无形资产,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在会计上叫无形资产。把资产做适当的分类后,就知道企业一年内资产能变现的有多少,超过一年收回的投资有多少,机器设备有多少,无形资产有多少,还有其他资产有多少等等。
(2)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实义务。企业负债和个人的负债也是类似的,就像个人的负债是个人欠款一样,企业的负债就是企业所欠的钱。
在报表语言中,负债也必须和特定时点连在一起。例如,在月初欠多少钱,月末还欠多少钱,年末还欠多少钱等。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负债的具体情况,报表语言中把负债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流动负债,一类叫长期负债。
从字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流动负债的偿还期短,长期负债的偿还期长。通过分析我们可知道,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负债到底有多少,其中流动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又有多少。如果是流动负债,就要筹集资金在一年内还清。如果是长期负债,还有时间筹集资金,因为长期负债的偿还期会超过一年。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也叫股东权益或者业主权益。不管如何称呼,它的含义都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资产应该享有多少权益。
投资人对企业资产应该享有的权益,有创办企业时投入的资本,这是投资者的权益;企业经营以后赚了钱,当然应该归投资人所有,这也是投资者的权益。有了所有者权益这个概念,就可以告诉报表阅读者,或者财务信息使用者,在特定时点,投资人在企业的财产当中,应该占有多少份额。
以上所提到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它们具有时点数的特点,同时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语言词汇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语言词汇有收人、费用和利润这三个。从特点上来说,它们是“期间数”。必须是从某一个时点开始到一个时点结束,这段期间发生了多少收入,发生了多少费用,实现了多少利润。
如果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语言是给企业“拍快照”的话,那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语言实际上就像一台摄像机,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给企业所做的“录像”,把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做的经济活动完整地、有顺序地记录下来。
(1)收入
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一方面,凡是收入必然会使企业经济利益增加;另一方面,收入的概念只能限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否则,就会出现确定和计算上的困难。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费用具有以上特征:一方面,凡是费用必定会使企业经济利益减少;另一方面,费用的概念也只能限制在一定的会计期间。
费用的实质是已经消耗掉的资产,费用肯定都是从一些资产转化来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耗费都是费用。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费用必须是可以以货币计量的,凡是同提供商品或劳务无直接关系的资产耗用,就不称为费用,它是对收益的纯扣减。
(3)利润
利润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从过程上来看,它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由于各个行业各有自己的经营特点,故利润的构成项目也不一样。
利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通过对利润的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管理者当期的经营业绩,评估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同时利润还是国家对企业计征所得税的重要依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一组词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企业的资金状况。我们把分布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形态、归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称为资产;把对资产提出要求的权利叫做权益,权益又分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样,资金运动就“一分为二”,一方面是资产,表明资金表现在何处,采用什么形态;另一方面,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说明这些资金归谁所有,来自何方。这两个方面描绘的是同一事物一资金状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存于资金运动中。
在同一时点,它们具有以下数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从表1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符合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案例
A、B和C三人是好朋友,一直准备合伙开办一家公司。后来他们发现,现在的咨询公司挺赚钱,而且成立时对资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于是他们决定到工商局去注册一家咨询公司。2008年4月15日注册时,A人股9万元,B人股10万元,C人股6万元,共同投入到公司的资金是25万元。公司运背-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资金不够,于是决定向银行贷款。7月15日,他们用公司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10万元。
就从这家公司来看,4月15日该公司拥有的资产是现金25万元。A、B和C分别拥有相应的权利。因为投资人是企业的主人,这时候就是资产等于所有者权益,从数量上来讲就是25万元等于25万元,但它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是告诉我们公司此时此刻拥有什么:二是告诉我们此时此刻谁对这25万元拥有权利。
当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慢慢发现25万元不够的时候,又从银行借人10万元,那么此时35万元就有两部分人对它拥有权利:创业者拥有权利的25万元叫所有者权益,对于创业者来说银行借款是债务,承担的债务有10万元。35万元=10万元+25万元,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在会计上是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揭示的,也被称为财务状况。
(2)收入、费用和利润间的数量关系。
我们知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静态地反映企业资金状况的词语,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资金都处于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资金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增值,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案例
上述咨询公司在2008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这一个月内,因提供咨询服务面取得营业收人100000元存人银行,而为提供这些劳务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假设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为50000元,那么该月该公司取得的利润为50000元,如下表所示。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方面生产出商品或提供劳务,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当商品和劳务提供以后,就会有收入的实现,表现为现金的流入或现金要求权的增加;另一方面,提供商品和劳务,也会发生各种经济资源的耗费面产生费用,收人量与费用量的比较就形成了利润。所以,收入、费用,利润三个要素在一定期间(不是时点)就有以下的数量关系:
利润=收入-费用
(3)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前面我们已经讲述过了报表语言的六大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静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收人、费用和利润是动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那么“静态”和“动态”能否结合在一起呢?
其实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是一种辩证和统一的关系。例如,7月1日当我们观察资金运动时,它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7月1日至7月31日,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企业既会有收入的取得,也会有费用的发生,这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个动态的过程最终又形成了7月31日这一时点企业静态的财务状况,只不过7月31日的静态已经不同于7月1日的静态情况了。即旧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新的平衡关系随之建立而这就揭示了资金运动总是从一种相对静止到相对变化再到新的相对静止这样一种不断交替的过程。
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的数量关系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它们综合反映为:
资产+(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在某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的基础上,经过某期间的经营,发生了收入和费用,并得到了利润。收人可视为增加了企业的资产,相反,费用可看作减少了企业资产,利润则看作是增加了所有者权益。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又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该式可进一步扩展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