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老师讲一些发达国家居民都没有存款,全靠贷款度日。当时我们全班同学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句老话,中国人喜欢储蓄,喜欢储备物资,因为这样有备无患的生活才更加有安全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老一辈的思想在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好像并不适用了,“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成为了新一代人的消费观,如今人们的工资不低,但是为什么储蓄率变低,甚至到了一个“全民负债”的时代?中国人的钱都去了哪里呢?
由于物价和房价太贵了,导致年轻人的消费观也比较“新潮”,如今的借贷条件也比较宽松,例如小额的借贷,通过支付宝的身份验证即可开启,信用卡的开通也相对比较容易。提前消费似乎成为了大家的心头好,但是提前消费的观念真的好吗?提前消费意味着没有存款,每个月发下来工资之后就要还上个月的借款。一旦遇上特殊情况就很难办,就像今年的这场疫情,没有存款,身上还有借贷的家庭就很难熬,巴不得赶紧复工,这样就能赚钱还贷。
我们的钱都去哪儿了?看看最贵经济学家任泽平怎么说的吧!任泽平认为:分阶段来看,2009-2016年,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中小板综指、深证综指增速跑赢货币增速,一线城市房价、创业板指数接近货币增速,二三线城市房价、中债综指大幅跑输。2017年以来,去杠杆和严监管带来影子银行收缩,棚改发力,沪深300指数、二三线城市房价增速接近货币增速,中债综指小幅跑输,中小及创业板指数、一线城市房价大幅跑输。
任泽平还认为:货币创造渠道变化导致的信用收缩是实体经济“钱”紧的主要原因。影子银行严监管、融资渠道回归表内、金融去杠杆、包商银行被接管等事件,导致货币创造渠道收缩。经济上行时期,银行授信意愿强,大量对实体经济放贷,各部门用足杠杆,资产升值,信用创造充分,信用扩张;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侵蚀资产,监管趋严,银行放贷谨慎,对实体经济采取不续贷、不持续授信的主张,信用创造收缩,实体经济“钱”紧。因此,并不存在“钱”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本质上是信用收缩与信贷创造的失速。看到这里,很多网友表示任泽平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不愧是许家印请来的最贵经济学家!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区相互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