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创业板绝地反击,独领风骚,沪指总算消停了不少,行情就此切换了么?互联网传媒、泛休闲暴涨,而涨价类资源股暴跌,阵地需要转移了么?如何关注呢?
一、创业板“诱惑”有毒
看到沪指歇火迹象明显,创业板一枝独秀大涨3.62%,不少投资者又开始“见异思迁”了。要火速布局创业板么?先扒一扒创业板的上涨逻辑。
从事件驱动的角度来看,2017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召开,游戏、动漫等泛娱乐公司受到提振。似乎这个事件并不能引发创业板的暴涨吧?没错!
真正引人注意的是,“国家队”现身昆仑万维和苏交科的十大流通股东列表。特别是证金公司直接晋升十大流通股东之首。
在此之前,证金公司没有在创业板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中露过脸。“国家队”是在改变投资风格了么?证金公司这样的举动似乎已经坐实,也引起投资者对创业板的关注。
从结果倒退投资逻辑的话,部分投资者分析,创业板经历一年多的调整,估值修复基本处于历史底部,相比成长速度部分个股已经被低估,甚至错杀,在“价值投资”市场风格下,抄底创业板的逻辑似乎顺理成章。
但布局创业板,还是存在两个问题:
1.近期“创蓝筹”频现业绩地雷,如温氏股份、三聚环保等业绩下滑明显。估值存在向下修复的空间,短期创业板难以走出反转行情。
2.在“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传媒等泛娱乐并不受到待见。没有政策支持,传媒泛娱乐难出长期投资逻辑。
整体来看,创业板的暴涨并不乐观,但难掩其短期投机的逻辑。那问题来了,如何关注接下来的行情呢?
二、涨价题材仍有潜力
相比创业板的短期疯狂,涨价题材更具备投资逻辑。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业绩驱动,涨价题材还是市场的主流。
近期,涨价的产品中,多数面临去产能与环保的双重压力,致使产品的供给端受到影响,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的集中度又进一步提高,定价权的集中,在没有额外供给的情况下,使得产品陷入“涨价的循环中”。
以钒涨价为例,随着管理层对螺纹钢质量要求提高,扩大了钒的需求,但环保政策又在加码,使得很多生产厂家关停,供给不足。另外,从7月份开始,限制钒渣固体废料的进口,“外援”也没了,供不应求之下,钒只能涨价。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钛、维生素等产品。
通过分析,涨价概念的疯狂符合逻辑,而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没有改变,涨价题材还有潜力。但看到今天涨价题材的表现,特别是资源类股票,大规模回落。这里又会猜测了,是不是在创业板掩护下的,集体出逃呢?
其实,这个假设就有点扯了,从资金流向来看,创业板虽然进驻资金较多,但承载的资金规模并不多,更何况沪指流出并不多。具体来看,沪市、深市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个股主力资金净流量分别为-48.02亿元、88.07亿元、100.41亿元、129.55亿元。
既然如此,创业板的暴涨更像暂时承接后继无力的沪指,那问题来了,如何挖掘创业板呢?沪指如何关注呢?
三、涨价与软件两条腿走路
不难看出,即使“国家队”入驻创业板公司,也充分考虑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业绩的确定性,入手也把握了创业板估值偏低的时机。由此可见,市场的投资风格未改,价值低洼与业绩确定成为优选条件。当然,具备成长性更好了。
具体可以把握两个方向:
1.涨价题材仍大有可为,钒涨价、维生素涨价仍具备逻辑支撑,相关龙头企业可以关注。
2.创业板的活跃题材中,可以留软件类等科技成长性龙头标的。原因也比较简单,国家政策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与之相关的软件类公司长期业绩具备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