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科创板公司杰普特公布了年报问询及其回复,这是科创板开市以来公布的第二份年报问询。高度浓缩的四个问题,指向公司的应收账款及坏账计提情况和主要客户回款情况。连同之前对昊海生科对外投资问题的问询,两份针对年报的“问题清单”都将监管目光聚焦于一两处“要害”,瞄准的是投资者关心的核心问题。注册制下科创板监管年报问询以“精准”提问,给市场留下初步印象。
首批“罚单”出现、非公开减持转让制度亮相、百家公司年度业绩出炉、年报精准问询的监管导向……开市以来,科创板公司及持续监管端口的面貌正随着增加的数据、规则和问询变得逐步清晰。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按照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施工图”,精准发力,渐次展开。
5月15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再次指出,资本市场要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带动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实现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他同时强调,证券法修订大幅强化了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证监会将用好用足新证券法赋予的监管职权,加大惩处力度,强化监管震慑。
市场“选出来”,压力之下显韧性
注册制改革之初,市场各方既欣喜于市场化、包容性的改革初心,也担心“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能否问出一个“真企业”,市场选择下的“新苗”成色几何?这不仅直接影响科创板的生态环境,也关乎资本市场全局改革的步调。
百家科创板公司2019年年报,记录了注册制试点下上市公司质量的良好开端。
据统计,2019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100家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471.15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净利润178.12亿元,同比增长25%。
科创板公司一季报的业绩,则展现了科创板公司的发展“韧性”。新冠疫情影响下,2020年一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61.14亿元,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28.44亿元,同比增长14%。在A股公司受疫情影响总体业绩下降的整体格局下,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其中,医药行业一季度整体表现优异,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表现出较好的抗风险性,业绩总体平稳。
除了业绩抗压外,科创板公司群体还展现出在其所属行业的引领性。据统计,百家公司中有53家公司处于细分新兴行业龙头地位,主要产品具有领先的市场占有率。比如,光峰科技激光电影放映机光源市场占有率约60%;申联生物在国内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超过60%;长阳科技全球液晶显示用反射膜市场占有率超过30%,处于全球龙头位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招股书到首份年报,企业的财务健康度保持了一致性。整体销售收入现金净流入且保持较快增长,应收账款保持合理增长,与主营业务增长较为匹配,坏账损失平稳,体现了收入的高“含金量”。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稳定,压低费用粉饰业绩的情况鲜见。个别企业出现的业绩波动,在招股书中也有充分的风险提示。
与此同时,“科创标签”愈发闪亮。2019年,百家科创板公司合计投入研发金额117亿元,增幅2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持续保持力度。同时,科创板公司已经形成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三成,平均每家超过200人,同比增长10%。
分析人士表示,部分科创板企业也存在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客户集中度较高等弱项,但整体而言体现了较高的质量和发展后劲,这表明注册制下“入口端”的制度设计是有效的,为后续“试验田”的深耕与演进做好铺垫。
制度“活起来”,促进资本科技有机融合
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家数的增多,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和对监管推动落实的期待也愈加迫切,一些制度创新已经得以运用,还有一些则呼之欲出。
“临近开市一周年,科创板公司的解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据了解,之前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的科创板非公开转让制度已经完成征求意见,很快会向市场发布。”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科创板非公开转让制度,允许首发前股东通过非公开转让方式减持首发前股份,且不再限制减持数量和持有时间。这一安排下,创投基金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决定减持的时间、数量、比例,从而引导创新资本的高效流动,有利于其循环再利用,加速创新资本的形成。
更富操作便利的人才激励制度被普遍尝试。科创企业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科创板更加灵活、更加包容的股权激励已成为科创企业在行业内争夺人才的重要砝码。开市以来,共有19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了20份股权激励方案,均选择本次改革新推出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其中15份方案授予价格低于定价基准日交易均价的50%,占比为75%,共涉及激励对象3089人。
4月上旬,华兴源创领到了科创板首份并购重组审核问询,注册制下的并购重组审核有了第一个“体验者”。放宽定价、看重协同性、支付多元化、高效审核可预期……科创板并购重组政策对科创公司打开方便之门。结合科创公司更普遍的并购意愿及公司特点,科创板充分吸收现有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小额快速”等有益经验,结合科创公司的日常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情况、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对于合规合理、信息披露充分的重组交易,以及符合“小额快速”标准的重组交易,将减少审核问询或直接提交审核联席会议审议。
更畅通的再融资渠道也将很快打开。据了解,科创板的再融资规则在去年征求意见之后,也将很快落地实施。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对于3亿元以内且不超过净资产20%的小额再融资规定了简易审核程序。申请文件大幅简化,预计10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审核和注册程序。
中介机构责任压实更显市场化约束效应。科创板采取更严格的持续督导制度,被广泛实践。开市以来,已有近30家科创板公司的保荐机构就公司知识产权涉诉、核心技术人员离职、财务数据异常、重大媒体报道等事项发表50余份持续督导意见。总体看,保荐机构公开披露核查意见,对于约束上市公司如实披露风险事项、稳定投资者预期,发挥了作用。
让制度体系“活”起来,让科创企业“长”起来,让优秀的企业“火”起来。市场人士表示,更好的制度支持和推动落地,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加持,这些制度落地后,科创板服务科创公司发展壮大的制度环境,会更加友好。正如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所言:“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急企业之所急,想投资者之所想,让资本市场监管更受欢迎、更暖人心。”
信息披露“实起来”,合规、有效、友好
4.11亿、4.47亿——这是3月25日和4月29日,金山办公分别在年报和一季报中,披露的截至报告期末主要产品的月度活跃用户(MAU),这一指标是投资者评估公司价值的重要参考。
根据《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对于信息披露的一般规定,信息披露的一致性,要求公司对月活数据的披露不能“报喜不报忧”,选择性地披露。
金山办公的这种披露体现了科创板公司披露的特点:一方面遵守合规性要求,另一方面,主动向投资者披露有助于投资决策的信息。例如,为了让财务信息的披露更具参考性和对比度,澜起科技、晶丰明源等两家企业,在2020年一季度报告中,披露了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公司业绩情况,更为客观地展现了公司经营成果。泽璟制药和百奥泰两家“亏损上市”的创新药研发企业,持续披露市场关注的重点:发明专利、药品上市申请注册受理、药品进入医药目录、药品临床试验数据等,以期多维度展现公司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说什么”之外,“怎么说”的方式也在改进——创新企业带有更迫切说清“我是谁”的愿望,信息披露的“友好度”也在提升。科创板公司的集体网上业绩说明会,就是“良性沟通”的尝试。今年的科创板业绩说明会大幅增加了互动时间,将常规的管理层业绩说明时间尽可能压缩,其余均为投资者互动时间。同时,鼓励公司在会前征集投资者提问、会中开放电话、网络端口,尽可能全面回应投资者疑问。中小投资者、投服中心有机会平等地参与提问,增强了互动交流的效果。此外,科创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少数”悉数上阵与投资者积极互动,让业绩说明会不仅有干货更显诚意。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注册制改革浪潮下,信息披露是极端重要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也不断被刷新,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已成为科创板公司完成自我检验、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科创板持续监管不断强化完善过程中,敬畏投资者、敬畏规则、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有望培育形成。只有环境好了,生态好了,科创企业和投资者才会真正认同科创板,认同注册制。”
监管“严起来”,防止乱象重演
科创板是新生板块,但也处在A股的整体生态中。由此,如何防止各类乱象在科创板重演,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监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现有存量市场,存在一些乱象。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屡有发生,个别上市公司实控人行为不端,通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大肆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一些资本玩家将脱离主业的资本运作视为致富捷径。”有市场人士分析,“这些乱象严重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危害市场健康发展,有的已成为市场顽疾。”
整治顽疾需要重拳重典。新证券法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支持投资者主张权利,为注册制实施提供了更为牢靠的法治支点。行政监管和稽查执法保持高压态势,恶性案件一查到底。刑事追责紧跟其后,行刑衔接更为顺畅。诚信体系日渐完善,失信者更加寸步难行。“立体追责”下,市场生态正迎来难得的重塑机遇。
这其中,科创板日常监管也未懈怠。抓住企业新上市的黄金窗口,严字当头,管早管小,从企业甫一上市,就把规矩立起来,防止“小疾”变“大病”,最大限度减轻违法违规的市场成本。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证监会统一部署,上交所和各个派出机构迅速行动,集中处理了一批“蹭热点”的公司,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或监管关注等纪律处分措施,并就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向相关公司等发出监管工作函。
通过培训,规范实控人等“关键少数”行为,强化“敬畏心”,是另一防患举措。上交所和派出机构一起,找准切口,以案说法,以案为鉴,将“关键少数”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累计培训科创板实控人和各类董监高人员超过500余人。后续,还计划建立专门针对董事长的沟通交流渠道。
此外,还针对近年来市场频发的大股东资金占资、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等现象,紧盯“资金流”这一核心,针对科创板公司的海外收购、对外投资等“花钱”动作,上交所均通过监管问询等方式及时关注,督促公司充分说明情况、揭示风险。在科创板持续监管及时精准“亮剑”的过程中,“管早管小”的监管理念和约束效应逐渐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