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趋势,只是下意识地解读K线,看消息做股票,盲目地买进卖出,终将陷入追高杀低的亏损宿命。大家来金融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投资理财,说白一点就是为了赚钱,甚至可以说是为了赚取短线超额价差进行投机操作,因此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逻辑势在必行。
1.趋势定多空,拐点就是买卖点
早期技术分析理论如道氏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葛兰碧均线八大买卖法则,以及各种技术指标如均线、RSI, KDJ及MACD等,都是为了找出趋势与拐点;RSI, KDJ一般用于判断较短周期的K线多空力量,均线理论各周期都适用,投资者探讨趋势大都使用均线理论。至于MACD,其实就是均线理论的再次延伸及再度修饰。
2.所有指标都来自K线且都有盲点
不论均线理论还是指标理论,都是在K线产生以后,才能依其定义的公式来描述K线的走势与变化,因此都是从K线演化而来的,都是落后于盘势的分析工具。
在设计每一个指标时,不可能将影响K线走势的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大都是考虑价格的变化,并针对其中某一种重要因素来设计指标公式,因此在衡量K线的走势时,指标必定有其无法克服的盲点,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失真或钝化现象。
3.修饰均线失真和钝化
大家所认同并常用的指标,因为落后于盘势且有失真或钝化的现象,因此常利用一些技巧来增加它的可用度。譬如使用均线时,最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周期的快慢线,或者将原有的公式加以修饰,以便减轻指标失真或钝化的现象;还有人将不同的指标放在一起来观察,以便截长补短。当然也有非常多的自设指标,目的都是为了去除原有指标的盲点。其实这些自设指标也都源于上述常用指标,且经过再次加权修饰,改善的空间和力度并不太大。
任何技术,投资者都应该经过思考、消化并融会贯通后再使用,这样才不会陷于满手武器但需要派上用场时却不知道该用哪一个的窘境,或者即使使用了,还要心虚地到处打探炒股的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