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齐俊杰> 部分现金贷暗藏高利率陷阱 规范企业经营成当务之急

部分现金贷暗藏高利率陷阱 规范企业经营成当务之急

2017-11-07 10:00:56  来源:齐俊杰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2分钟的时间

部分现金贷暗藏高利率陷阱 规范企业经营成当务之急

时间:2017-11-07 10:00:56  来源:齐俊杰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最近,广州的刘先生想卖掉原有的住房,置换一套总价约400万元的房子,但在首付上还有3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朋友建议他“可以试试借现金贷,只要有稳定的工作,这个平台借3万,那个平台借5万,很容易就凑够了”。

刘先生抱着尝试的心态下载了几个现金贷APP,不过,在懂金融的朋友帮助下,仔细计算利率后发现这些贷款在手续费、服务费和分期还款等条件限制下,实际利率高得惊人,动辄高达40%。最后,他打消了用现金贷凑首付的念头。

目前,大量打着低利率旗号的现金贷仍在监管的灰色地带扩张,带来居民超能力消费、变向流入房地产等问题。

现金贷暗藏高利率陷阱

现象▶▷监管灰色地带的现金贷“暴利”

近期,多个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也引发了市场对现金贷“暴利”的关注。

现金贷平台的高利润与这类型产品的高利率不无关联。在某现金贷平台上,记者通过简单申请后,可借款10000元。扣除600元服务费后,实际到账9400元,分12个月还款,每月还951元。

那么,这一贷款的真实利率如何呢?

如果简单地按照实际还款额减本金除以贷款额,(951×12-9400)/9400,计算得出的年利率为21.40%。然而,这还不是其真实利率水平。

根据内部收益率(InternalRate of Return,简称IRR)来计算,也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这笔贷款的实际年利率应该是44.55%,不仅比直观计算的利率高出一倍,并且超出了法律对36%以上为高利贷的划定。由于互联网现金贷款风险高,不少平台试图使用高利率来覆盖高风险。然而这种形式却难以避免地带来道德风险。

对于现金贷,银监会早在今年4月发文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不过,仍有平台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用手续费、服务费等名目掩盖高利率本质。广州赢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陈国刚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高利率贷款并不违法,但超过36%的利息部分法律不予保护,会丧失起诉权。“有的平台会用手续费绕开高利率,这一块在司法上并没有定论。但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手续费都应该算进费率中,费用就是费用。”陈国刚说。

分析▶▷居民过度消费不可取

4月1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其中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促进合规稳健发展的一条中,明确指出“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目前各地摸底排查正在进行中。有消息称,监管机构正在考虑加强对现金贷公司监管,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公司予以关闭取缔。

不过,相比起高利率,实际运行中,更令人担忧的是,各类现金贷平台的征信系统不完善,多头借贷的现象层出不穷,或有部分贷款流入房地产中。

“现金贷和银行提供的消费贷款有所不同。银行提供的贷款额度较高,期限较长,并且要提供明确的贷款用途,例如留学、装修等。而现金贷没有明确的用途,直接给你一笔钱,少则几千,多则三五万,不会管你用来做什么。”陈国刚说。

除了资金用途不明确,鼓励用户过度消费也是现金贷令人诟病之处。“和之前的‘裸贷’类似,人的天性是喜欢花钱的,通过现金贷放大人的消费欲望,在利滚利之下可能会使人无法翻身,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陈国刚说。他建议,未来需对现金贷的企业资质、销售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满足用户对普惠金融的需求。

应对▶▷规范消费金融信贷提高居民消费杠杆质量

个人贷款需求的火热也折射出消费需求的火热,以及居民加杠杆的动力。近期,央行发布的经济数据报告显示,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7.7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1.16万亿元,同比多增9980亿元。

海通证券(14.400, -0.10, -0.69%)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今年前三季度新增贷款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居民部门,居民加杠杆速度迅猛。居民消费力释放过程中存在的空白金融需求,网络金融现金贷款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需求。

中国银行(3.870, -0.01, -0.26%)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此前分析认为,虽然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在业务、风险控制方面会受到更多的监管限制,关键信息获取能够依靠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从正规银行体系获得融资的渠道也比较通畅,便于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但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年轻、低收入人群,覆盖了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客户群的空白,与之形成了互补之势。

如何规范网络现金贷款,做好互联网贷款的征信工作,应是当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征信,或许是解开高风险和高利率带来恶性循环的钥匙。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现金贷尚未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意味着如果客户借了互联网现金贷的钱,还可以去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借钱,多头借贷,重复、过度授信带来的风险非常高,但没有征信,这部分人群很难甄别。

“因为金融市场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逆向选择,你的利率定得高意味着好的用户不会选择你,坏的照样选择你,所以说最良性循环的方式是,通过提升效率、规模,降低整个给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分期乐创始人肖文杰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建议▶▷选择“正规军”金融产品利率更低

事实上,随着消费金融需求的释放,不少正规金融机构都在深耕消费金融市场,其中推出包括支付到第三方账户的消费贷、分期,或是现金贷。其中,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利率约为18%—20%。

记者看到捷信金融一款现金消费贷款,标注月利率千分之2.08,贷1万元每月还款950元,若不收手续费,按照内部收益率计算,实际IRR为27.95%。而专门做网络信贷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一款“马上贷”,最高额度5万,贷款时间为3-24个月,宣传册上标注月利率千分之4.8,如果是实际利率,那么折合年化利率仅为6%,若是分期名义利率,最后实际利率将比这个要高。

目前银行现金贷产品利率普遍在10%左右,如果将信用卡分期手续费与滞纳金一并算上,一些大行也不会允许年化利率超过18%。部分银行的利率更低,如农行广东省分行近期推出的“双11”大促,网捷贷在“双11”期间年化利率只需基准利率上浮20%,即5.22%,一万元日息为1.45元,最高额度30万元,线上审批。

了现金贷,其实当前大部分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信用卡、电商平台旗下的金融消费产品如花呗、借呗等解决。而电商系平台也在摩拳擦掌。10月19日,花呗宣布启动“双11”临时提额,与前两年相比,今年能够享受临时提额的花呗用户更为广泛,预计有八成的花呗用户将获得相应的临时额度,平均每人能多花2200元。

今年7月份,银联商务也推出“提钱花”个人信贷产品。个人可以根据该信用卡近30天内(含当日)在银联商务POS机上的刷卡流水以及持卡人的人民银行征信情况获得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足以满足购车、留学、装修、旅游等日常大额消费需求。与市面上其他贷款产品动辄高昂的手续费相比,最低月手续费率仅需0.75%,并且持卡人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经济状况选择3个月至24个月不等的多种分期还款形式,以减轻还贷压力。

老齐点评:现金贷这个东西,就是高利贷的互联网变种,沾上这个就如同沾上了金融毒品,很难戒掉。用这个东西去炒资产泡沫,就更是不作不死了。所以别羡慕他们,只是吸毒之后产生了财富幻觉,后面有后悔的时候。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