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有两家上市公司回购的消息甚是吸引市场的目光。一则是格力电器的《关于股份回购进展情况的公告》,截至2021年8月31日,公司第三期回购计划已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 2.5 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288%,最高成交价为56.11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2.90元/股,支付的总金额为124.69亿元。
另一则是中国平安的回购消息。中国平安自8月27日起,连续4个交易日(截止9月1日)回购公司股份,已耗资超过22亿元。从两家公司的回购进程来看,显然是很给力的。比如,格力电器第三期回购计划是今年5月27日公告的,回购期限是一年,回购资金下限是75亿元、上限是150亿元。但仅仅只过了3个月,回购资金就达到了124.69亿元,距离上限已经不远了。而中国平安的回购方案是8月26日晚间公告的,8月27日就开启了回购的大幕,而且4个交易日都进行了回购,回购资金已超过22亿元,这也足见中国平安的股份回购也是马不停蹄。
两家公司的回购之所以如此给力,显然与公司股价的不振有很大的关系,如格力电器,从今年4月份以来,股价就跌跌不休。5月26日,格力电器的股价为56.19元,但到8月31日,股价已跌到了40元附近。回购计划推出后,格力电器股价下跌了近30%。而中国平安的股价则是在50元的关口处挣扎,8月31日,其50元的关口甚至还失守了,最低价为48.88元。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所以两家公司回购的力度都不弱。
两家公司回购的力度都不弱,但为什么这种回购并没能阻止股价的下跌呢?这一点,在格力电器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回购未能阻止股价下跌,当然与公司的基本面有关。比如,格力电器的营收状况显然并不乐观。虽然半年报显然公司半年净利润近95亿元,同比增长了48.64%,但去年公司业绩毕竟受疫情影响甚大,而之前正常年份的2019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净利润为133.93亿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相比,格力电器今年的业绩显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市场在完成了对格力电器股票的一轮炒作之后,本身也存在一个休整的过程。如果格力电器的股价始终维持在高位,后来的投资者就很难介入其中,新一轮的炒作也就很难开始。所以,股价在经过一轮上涨之后,必然会出现一轮下跌的走势。如果没有重大利好,这种趋势很难改变,直到股价跌透了为止。
而就回购本身来说,不论是格力电器的回购还是中国平安的回购,都是存在缺陷的。他们的回购并不能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并不能对股价起到刺激作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之所以会对公司的股价起到刺激作用,究其原因在于,以前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都是以股份注销为目的的。将回购的股份予以注销,这可以增加市场上流通股份的投资价值。比如,没有回购之前,公司每股收益为0.50元,但回购股份注销后,公司每股收益增至0.55元。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增加,因此刺激股价上扬。
但从当下的市场情况来看,在管理层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不予注销的情况下,很多上市公司的回购,往往是将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之类,格力电器与中国平安的回购都是如此。这样一来,虽然上市公司开展了股份回购,但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并没有丝毫的减少,投资者持股的权益并没有增加一分钱。这样的回购自然就很难刺激股价上涨了。因此,格力电器与中国平安的股份回购并没能阻止股价的下跌是很正常的。要想让回购刺激上市公司股价上涨,上市公司需要进行以股份注销为目的的回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