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估值
一个需要了解的因素是相对估值。所有相对估值的结果都应忽略。因为对于分析师而言,稳定行业的均值,将其作为“正确”的估值,这活儿也太容易做了。比如,早先蒙迪耶也曾被分析师要求给出一个各行业以市盈率、市净率估值的表,这样分析师就可以把手中研究的股票与同行进行对比。这些结果告诉我们,股票是没有真正的“公平价格”的。稳定的趋向为我们提供了下列规则:
忘记市场价,忘记相对估位。认真计算股票价位(使用反向工程DCF法)。
当信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我们不容易分辨出信息是如何展示出来的。我们总是从表面上去看,而不是深入其中追究细节。我们来做个测试,请看下图,其中的两条线段,哪一条更长?
很多人认为底下那根线更长,然而从下图的测量中看到,其实两条线的长度完全一样。这两条线的展示方式迷惑了大家。然而,一旦我们加上两条竖线,事情马上就清楚地展现出来了。这种难以透过事情展示的方式看清问题的能力,被称为狭义框架。
想想本文前面提到的伊博森的研究结果,并不是数据错了,数据绝对是准确无误的。问题在于,数据被用于提示今天开始的十年会和过去完全一样——假如投资者对数据有信心,只要继续那样做,就会获利。数据并没有被其他展示出来的研究成果“框住”,显示出估位、利率变动方向,通货膨胀、国际汇率波动以及其他因素有可能以不太令人满意的方式形响市场。
我们来看金融市场的另一个例子。一个容易说明的例子是股票回购。即便我们为了提高总回报而提高了股息的重要性,常见的反驳是,我们忘记了一点,回购已经替代股息成为投资者的陷阱分配机制。
当多数投资者讨论回购的时候,他们指的是已经公告的回购。然而这些对我们没有意义。毕竟我们无法阻止一家公司只是宣布要回购而实际却不那样做。所以我们必须确认回购已经实施。有太多的回购是为了对冲发行(如通过期权计划)和防止股票被稀释。这类回购对我这样的投资者没有什么意义。我只关注那些净回购。上图展示了净回购而非公布回购之后,会出现巨大的深跌。
什么时候回购不是真正的回购?
这类狭义框架现象引出了下列规则:
不要简单化处理利息,仔细想想信息是如何展示出来的。
让我们将注意力转向琳达。琳达今年31岁,单身,说话直言不讳而且非常聪明。她在大学主修哲学,学生时代就热心于平等和歧视之类的问题。那么琳达是在银行工作,还是更有可能活跃在妇女运动领域呢?
奇怪的是,很多人会选择后者。但后一个选项的可能性并不比前一个更大。第二个选项只是第一个选项的子集合,子集不可能大于其母集合!
那么出现这种选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人们判断一个事情依靠的是事情表现出的样子,而不是根据它们的可能性。这被称为代表性偏见。在琳达这个案例里,那些选择了琳达在银行工作,同时又是积极的女权运动分子的人,没有考虑工作在银行的人的概率要比既在银行工作同时又是女权主义者的概率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