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指出,投机热潮的一个最值得注意的特点是,不同时代的投机热潮总是很相似,即使它们发生的时间相距几百年。绝大部分泡沫最重要、具有毁灭性的一共性是信用的过度使用。让我们再次简要回顾1929年和2007一2008年的大股灾,同过去的很多泡沫期一样,这两个时期也都有非常多的杠杆工具。1929年,投资者用10%的保证金就可以买人股票。那时有很多投资者买人投资信托基金,而这些基金承担了大量的值务,实际杠杆已经比开始时10%的保证金有了大幅提高。1929年年初,美联储对股市投机很担心,因此将保证金贷款的利率提高到惊人的20%。这个阻挠保证金买人行为的做法产生的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毕竟20%的利率分摊到每个月只有1.67%,而股票的表现让投资者习惯于每个月获得10%、20%或更高的回报。因为人们认为市场只会上涨,而且是快速上涨。
在导致2007~2008年大股灾的房市泡沫中,银行操作的钱比其资本金高出25~30倍,而像贝尔斯登、雷曼、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些投资银行的杠杆倍数更是高达其资产的30~40倍,其中很多都是投资在流动性差的抵押产品上。它们相信房地产市场只会上涨。杠杆率如此之高,只要次级房贷市场出现轻微的下跌,泡沫就会破裂。
另一个相似之处是,几乎所有的投机狂热都是由坚实的实体经济孕育的,那时投资者的信心高涨。每一次投机狂热都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建立在一个简单但吸引人的概念之上,但之后是几十年(如果不是几个世代的时间的话)总结出的几乎所有的谨填原则,被完全抛弃。
人们相信每一次泡沫所带来的机会比他们曾经见过的任何泡沫都诱人。在南海和密西西比泡沫的经典案例中,其诱惑是来自新世界的源源不断的黄金和宝石热,可以让投机者变得难以想象的富有。在20世纪六七十以及八十年代的科技泡沫中,看上去人们可以通过卖出不计其数的半导体、电脑和其他先进的电子产品获得取之不尽的财富。投机者被获得巨大财富的愿景所迷惑,很快放弃了历经一次次泡沫所积累的价值标准。
在1929年大股灾爆发前,那些看上去股价上涨不可阻挡的时期也被称为“新时代”。当时的报道说,收益增长如此之快。投资者可以将那些过时的价值标准放在一边,因为这一次情况真的非常不一样。在喧闹的20世纪出现了很多重大突破,收音机的发明,商业航空的诱人前景,以及可以衍生出不可估量的产品和服务的新的高利润的汽车和工业制造技术产生了。这些新突破不断地被美国和全球市场所挖掘,造就了计算机类股票极高的收益率。1996~2000年互联网泡沫期间,投资者声称互联网开辟了“新经济时代”,而将股价推得极高。股价无需再用代代相传的估值标准来估量,更高的技术收益浪潮需要更高的估值。
在每一次泡沫中,专家们都被投机情绪所俘虏,不仅不质疑上涨的股价,还预言未来的股价会更高。毕竟,在每一次泡沫中,人们都会认为他们有足够好的理由,认为这次机会比所有曾经见过的机会都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