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几件大事儿:生活上找对人,事业上跟对人,投资上看对人。对一个,保底。错一个,遗憾。全对,阳光灿烂。全错,生不如死。”
优秀的企业和投资人具有同样的特征,那就是不断的进步,拉开与竞争对手在能力上的距离。以5年的时间看企业,原本差不多的格局中优秀者脱颖而出一骑绝尘。以5年的时间看人,本来差不多的水平中优秀者连上几个台阶,知识素养的k线走势完全呈现大牛股特征。而大多数人的能力却始终处于st的边缘。
长期来看股市中的投资收益取决于综合能力,股市不但在反映企业价值上是有效的,其对投资人能力的反映同样是有效的。股民们的悲哀在于总是本末倒置,始终幻想高收益,却从来不为这种收益的基础添砖加瓦。n年下来一看还是在原地打转,在自作聪明中浪费生命,在浮躁悔恨中不断轮回。
价值投资是严密系统的方法论,不是优美空洞的心灵鸡汤;长期持有是复利的理性选择,不是骗子的避风港;投资境界是长久学习践行的自然结果,不是神奇玄妙的宗教修行。别把本来复杂的弄得太简单,也别把本来简单的搞得太复杂,这既是一个人投资悟性的体现,也是投资这行终身的自我修养。
投资上有两种悲哀:第一,总是试图用一种投资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解释所有现象,唯我独尊容不得其它人和方法;第二,总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投资方法,意识不到得失的必然,于是左顾右盼患得患失。第一种人成为了偏执狂稍不如意就批判市场以真理自居,第二种人变成墙头草永远都不能坚定一次。
国内的价值投资舆论往往讨厌“创新和发展的不确定性”。确实有些生意数十年都不变,但这不代表其价值含量也是静止和始终处于初始状态。生意模式可以不变,但其内外部驱动力、增长的弹性、业务再复制的潜力等等可能不变吗?企业内在价值这个东西,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是有其生命周期的。
“获取稳健的回报”是一句很安全的话,但除非已经有很大的基数,否则所谓的“平稳的获取每年20%”既没法达到财务目标也不具有可能性。长期来看要获得25%的复合收益率确实极其艰辛,但投资回报的另一个特点却是回报率极大的“不均匀性”。认识到这种不均匀性的原因和意义,才能提高成功概率。
其实有复利的规律在,收益率并不急在一时,只要不犯大错坚持做对的事情,良好的回报只是个时间问题。投资人真正最幸运的,其实不仅仅是赚钱,而是还能赚时间——绝不把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事情上,自由安排感兴趣的事儿。让赚钱为生活服务,而不是生活为赚钱服务,这才是投资最珍贵的地方。
很多人很喜欢强调“投资很简单”。当然,如果隐藏掉那些繁琐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过程、不说出来那些业务分析过程中步步推进的商业逻辑、不给你看见大量的思考过程和不断讨论中的持续进步,只是直接给出一个结果和大致的原因,那么看似确实是“很简单”的。
大多数人总是聚焦在最终结果上的差异,更不少由此愤愤不平和叹不公平不幸运者。但如果也愿意看看造成这种差异的过程,恐怕能让人清醒很多。以投资为例,如果把那些优秀投资人所读过的书、所写过的思考、所付出的勤奋列来比比,估计失败者中99%是不好意思对这种差异说什么的。人无自省,事无善果。
在投资中犯错是难免的,差别在于错误的级别不同。一般的错误,严重的错误,致命的错误,这三者之间的差异已经足够导致财务结果的天差地别。集中发生的一般错误往往变成严重的错误,执迷不悟的严重错误可能导致致命的错误。故事开始时可能是因为专业因素,但最终的惨案大多是因为性格因素。
公司的投资价值通常与信息的时效价值成反比。最脆弱的公司,一点新的行业新闻和政策动向都需要小心,否则不定哪天就成为了大拐点。正常的公司,起码每年的年报和相关的报告是很重要的,缺了这些来年的经营就很难判断了。最优秀的公司,极端点儿讲几年不怎么关注也问题不大,它总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一个人在股市上经历的跌宕起伏传奇程度,与其方法的学习价值基本上呈反比。最好的投资人的经历,应该是拍成电影让人看着打哈气那类的。这正是孙子兵法讲: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的意思。明白这点的人,其实应明智的少谈自己股市的惨烈生死搏击,和惊人的戏剧化转折,那真是自黑。
看到一些企业投资价值方面的讨论,上来就是资产负债表加加减减,然后分红率算算,然后一句“不考虑未来企业盈利情况,我的投资收益应该是*年回本”。我很疑惑,最首要的企业盈利情况不考虑,那资产负债表和分红这些基本建立在企业经营基础之上的东西还有必要考虑吗?企业毕竟不是国债。
高估值低估值都是表象,价值周期、生意特征、可确定性上的不同才是根本。取某一时段的估值差来看问题意义不大,选择溢价还是折价的倾向本身也不代表投资上的优劣之分。但是理解溢价与折价的基本原理,却是判断“错误定价”的基本前提。否则,成长陷阱或价值陷阱迟早会不期而遇。
每个投资人都需要好点子,但总是不断的反复寻找它本身已经说明还不明白什么才是好点子——如果这个决策的有效期达不到起码3年以上,不能在相当长的一段周期内带来稳定可信和具吸引力的投资逻辑,不能让投资人远离躁动不安的享受投资的宁静和快乐,那还叫什么好点子呢?
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相比较机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专注和时间。可这两点恰好也是最不被散户重视的。几乎什么东西都搞,天天急不可耐,这两点就足够让一个本来的聪明人输掉底裤。
从几年的周期来看,真正具有重大操作意义的时刻并不多。关键是这种时刻出现时你要富有行动力,其它的垃圾时间尽管随它去好了。寻机操作的原因是因为不满意,如果局面很满意,不操作其实就是最好的策略。但如果局面不满意,重点也应该是寻机,而非操作。瞄准不行,扣扳机再勤奋也是枉然的。
投资的世界里单谈任何一个独立的“点”都没啥意义,否则投资就不会那么难了。护城河不等于业绩增长,业绩增长也不等于投资价值,投资价值不等于业绩前景要好,长期投资价值更不等于短期必涨,短期涨了还不等于验证了正确的投资逻辑……把这些糊涂账都弄明白了,投资才算是入了点门。
“买好的和买的好”哪个更重要?当然都重要,但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好的”,那么既不可能买好的更难买的好。那种“总是贵”们不就是如此吗?其实回顾一下就很清楚,哪怕是超级牛股也大多出现过很便宜的时候,甚至是以年计的股价低迷。那时候“总是贵”们在哪里呢?价格当然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
“人生的几件大事儿:生活上找对人,事业上跟对人,投资上看对人。对一个,保底。错一个,遗憾。全对,阳光灿烂。全错,生不如死。”优秀的企业和投资人具有同样的特征,那就是不断的进步,拉开与竞争对手在能力上的距离。以5年的时间看企业,原本差不多的格局中优秀者脱颖而出一骑绝尘。以5年的时间看人,本来差不多的水平中优秀者连上几个台阶,知识素养的k线走势完全呈现大牛股特征。而大多数人的能力却始终处于st的边缘。长期来看股市中的投资收益取决于综合能力,股市不但在反映企业价值上是有效的,其对投资人能力的反映同样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