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股纳入MSCI方案
2017年6月A股四次闯关MSCI终获“准入证”,将在今年6月和9月分两步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也可能最终选择6月份一次性实施,因沪深港通额度有所扩大)。本次闯关MSCI成功,受益于MSCI提出的基于沪深股通的纳入新方案和A股自身所作的努力(停牌新规和金融产品预先审批限制的放宽),但最核心的原因是A股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海外资金对A股的重视与兴趣日益增加。
2017年6月的纳入方案中包含222只个股,正式纳入将分两步实施(也可能最终选择“6月份按照纳入比例5%,一次性纳入”):第一步在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后,纳入比例为2.5%;第二步在8月季度指数评审后,纳入比例上调至5%。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时间为5月14日,生效日期为6月1日;8月季度指数评审时间为8月13日,生效日期为9月3日。
二、A股纳入MSCI最新进展
2017年6月宣布A股纳入MSCI后,A股纳入进程在不断推进,主要涉及指数发布与变更、指数调整实施方案等。最新进展来看,今年3月10日,MSCI宣布从5月的指数半年度审议时起,将A股、B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50指数、MSCI中国50指数和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3月14日,MSCI发布了12个新中国指数,其中包括3只全部A股指数、3只大盘股指数、4只中盘股指数、2只中小盘股指数。
国内公募积极布局。2017年6月宣布A股纳入MSCI后,国内公募基金陆续展开MSCI相关产品布局,共有13家基金公司上报了共27个MSCI系列指数基金,其中7家申报了共12个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可以看到,公募申请发行的MSCI产品,多为被动指数型基金。目前,招商基金、南方基金申报了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已获批,招商基金产品率先发行,南方基金也紧随其后。首批获批的招商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和南方MSCI中国A股国际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均为被动指数型基金,追踪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采用完全复制法进行投资。
在宣布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和全球市场之前,国内已有MSCI相关指数产品,为华夏基金和华安基金发行;但与近期发行的MSCI指数基金不同的是,其跟踪标的为MSCI中国A股指数,现已更名为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该指数主要是国内投资者使用。
三、A股“入摩”潜在纳入成分股
A股纳入MSCI成分股筛选方法。A股纳入MSCI的成分股筛选自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是将世界各地上市的全部中国股票按自由流通市值进行排名,取前85%,再从中选出A股市场上市股票部分,最终形成该指数的成份股。从中国A股国际指数中筛选出纳入成分股的过程为:排除中型市值个股、无法通过互联互通购买的大市值股票、长期停牌股票(12个月内停牌超过50天)以及在指数审核期间停牌的股票,剩下的大盘股将作为纳入成分股。2017年6月的纳入方案中,通过上述方式筛选得到了222只成分股。
A股潜在纳入MSCI成分股。根据前述筛选规则选出的潜在纳入MSCI成分股,组成了MSCI中国A股大盘暂行指数、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这两个指数成分一致;待A股正式纳入MSCI后,MSCI中国A股大盘暂行指数将停止使用,之后以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为准。2017年6月方案中,部分权重较大的个股参阅(图表10、11、12)。
A股潜在纳入成分股集中在“大金融、大消费”板块。按照2017年6月方案给出的成分股,这些成分股主要集中在金融(36.51%)和消费板块(21.85%)。按照申万一级行业排序,权重较高的行业有:银行(19.89%)、非银金融(16.62%)、食品饮料(8.12%)、建筑装饰(6.19%)、电子(4.64%)、医药生物(4.57%)、房地产(4.57%)等。
A股潜在纳入MSCI成分股变动。根据MSCI官方公告统计,自2017年6月公布将A股纳入MSCI及222只潜在纳入成分股以来,潜在纳入成分股经历了2017年8月、2017年11月、2018年2月共3次指数调整和成分变动,截至今年2月份季度指数评审后,潜在纳入成分股应共有250只股票。最近一次变动中,MSCI披露的新增规模较大的个股,包括“绿地控股、云南白药、美年健康”等。
四、A股“入摩”增量资金测算及影响
A股纳入MSCI带来的增量资金测算。若按照一次性纳入5%测算(大概率),根据A股在MSCI中国指数、MSCI亚洲(除日本)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全球指数中占比,及对应的追踪指数的资金量,可以计算出这四个市场为A股带来约174亿美元的增量资金,折合人民币约1184亿元;分两步实施的每一步将带来87亿美元(592亿人民币)。若将来A股按照100%纳入,则总体将带来300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约2万亿人民币。
A股纳入MSCI短期和长期影响。短期静态测算,本次A股纳入MSCI带来的增量资金规模约592亿人民币(大概率6月份一次性实施),相较A股日均交易量占比不大,但增量资金入场对个股交易额和股价的影响值得关注;长期来看,A股纳入MSCI将促进A股国际化,改善投资者结构,优化投资风格,推动市场制度和规则的进一步成熟完善等。
台湾和韩国股市纳入MSCI经验借鉴。从1996年4月2日首次传出台股将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到9月3日正式纳入,台湾股市出现一波上涨,涨幅为20.9%;1996年首次纳入和2005年全部纳入后,台湾股市均出现了一波上涨。韩国股市来看,1992年初始纳入和1996年比重调整节点中,1个月内最大涨幅分别达7.1%、4.3%。长期来看,台湾市场纳入MSCI推动了国际资金配置台湾市场,外资持股市值占总市值比例从2000年来逐步提高,2015年达到36.7%,是2000年的1.4倍。韩国市场纳入MSCI也推动了海外投资者增加对韩国股市的配置,外资持股市值占比从1999年起不断提升,从1999年的18.5%上升至2013年的32.9%。从海外市场纳入MSCI经验来看,A股纳入MSCI或将带来外资的持续流入和A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
五、投资建议:重视“超级品牌”价值标的
聚焦“稀缺、绩优、具备超级品牌价值”的公司。外资机构配置A股,主要聚焦“稀缺、绩优、具备超级品牌价值”的公司。板块方面,潜在纳入MSCI的成分股均为大盘蓝筹股,在“消费、金融”等板块占比较大,消费和金融大蓝筹将受益。从配置风格来看,随着外资机构(QFII/RQFII)陆续的进入A股市场后的投资偏好,我们认为在潜在纳入的这些成分股中,应主要聚焦“稀缺、绩优、具备超级品牌价值”的公司,关注“超级品牌指数”。“超级品牌”是在白马股里面的一线龙头,所谓“超级”主要是因为其稀缺性,具有品牌价值,比如贵州茅台家喻户晓,在同样的品质情况下有更大的定价权。因此,我们给予“超级品牌概念股”一定的估值溢价。东方财富Choice已编制“超级品牌指数”,当前包含21只个股,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如“贵州茅台、上汽集团、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五粮液”等。
从历史市场表现来看,超级品牌指数大幅跑赢WIND全A指数、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等市场主要指数。
风险因素:海外黑天鹅事件(政治风险、主权评级下调等)、政策监管(金融去杠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