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股指的是业绩较差的公司的股票,与绩优股相对应。这类上市公司或者由于行业前景不好,或者由于经营不善等,有的甚至进入亏损行列。其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萎靡不振,股价走低,交投不活跃,年终分红也差。垃圾股一般是指评级为非投资级的股票(BB以下),垃圾股不仅是指经营出现问题的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一些新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或是一些财务杠杆太大的公司股票都有可能被评级为BB级以下,中国的很多商业银行股票被S&P(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评为垃圾股。由于投资垃圾股的风险大,所以风险回报率(收益率)也高,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兴起了垃圾股投资热潮。
垃圾债即垃圾债券,是指主要由信用等级较低或盈利记录较差的公司发行的债券。由于信用等级差,发行利率高,此类债券具有风险较高同时收益也高的特征。
简介
美国市场是垃圾债的主要市场,英国市场和欧洲市场近年来有所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垃圾债通常由信用等级较低或盈利记录较差的公司发行。
发行主体
其发行主体通常又有两种,一种是曾经享有投资级评级的公司,由于盈利能力等资质下降,其债券沦为垃圾级,这种垃圾债俗称“堕落天使”。
另一种是处于创业期的公司,其评级尚未反映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历史
垃圾债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20及30年代就已存在。70年代以前,垃圾债主要是一些小型公司为开拓业务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由于这种债券的信用受到怀疑,问津者较小,70年代初期发行量还不到20亿美元。70年代末期,垃圾债逐渐成为投资者狂热追求的投资工具,到80年代中期,垃圾债市场急剧膨胀,迅速达到鼎盛时期。在整个80年代,美国各公司发行垃圾债券1700多亿美元,其中被称作“垃圾债券之王”的德崇证券公司就发行了800亿美元,占47%。1988年垃圾债总市值高达2000亿美元。
1983年德崇证券收益仅10多亿美元,到了1987年该公司就成为华尔街盈利最高的公司,收益超过40亿美元。有“垃圾债券之神”之称的该公司负责人迈克尔·米尔肯1987年的薪水高达5.5亿美元,“寻找资金就要找米尔根”成为当时市面的流行语。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就不断有人状告米尔肯违法经营。法庭于1990年确认迈克尔·米尔肯有6项罪名,迈克尔·米尔肯最终被判处10年监禁,赔偿和罚款11亿美元,并禁止他再从事证券业。
由于债券质量日趋下降,以及1987年股灾后潜在熊市的压力,从1988年开始,发行公司无法偿付高额利息的情况屡有发生,垃圾债券难以克服“高风险—>高利率—>高负担—>高拖欠—>更高风险……”的恶性循环圈,逐步走向衰退。
垃圾债券在美国风行的十年虽然对美国经济产生过积极作用,筹集了数千亿游资,也使日本等国资金大量流入,并使美国企业在强大外力压迫下刻意求新,改进管理等,但也造成了严重后果,包括储蓄信贷业的破产、杠杆收购的恶性发展、债券市场的严重混乱及金融犯罪增多等。
据估计,2011年全球垃圾债发行规模接近5000亿美元,成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成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中国版
2011年12月,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两次公开讲话都表示要鼓励发展高收益债,作为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创新之一。
上海证券交易所被认为是垃圾债最积极的推动者之一,并一直做铺垫工作,2011年12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将投资者分为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两大类,专业投资者参与债券交易的范围较广泛,尤其是可以参与高风险等级的债券交易品种,而普通投资者仅能参与风险较低的品种。
2012年2月,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版“垃圾债”的相关办法已拟定。
沪深交易所5月22日分别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以下统称《试点办法》)。与市场预期一致,以备案制发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利率限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3倍以下;除房地产和金融类企业外 ,符合工业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企业均可发债
垃圾债券
垃圾债券亦称“高息债券”,美国公司发行的一种非投资级的债券。美国的债券通常分为政府债券、“投资级”公司债券和“非投资级”的“垃圾债券”三种。美国95%的公司发行的债券都是后者。通常由一些规模较小的新行业,或者信贷关系较短的公司发行。但也有一些大公司发行这种债券,它们的债券原本属于投资级,但由于公司出现财政困难或整个行业衰退等原因,其债券被贬为“垃圾债券”。若经营情况好转,“垃圾债券”也可反弹为投资级债券。通常,“垃圾债券”的利率比美国政府债券的利率高2—4厘。
概述
垃圾债券一词译自英文Junk Bond。Junk意指旧货、假货、废品、哄骗等,之所以将其作为债券的一项形容词,是因为这种投资利息高(一般较国债高4个百分点)、风险大,对投资人本金保障较弱。
垃圾债券又称劣等债券,指信用评级甚低的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一般而言,BB级或以下的信用评级属于低。信用评级低的企业所发行的债券的投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以较高的息率吸引投资者认购。以标准普尔的信用评级估计,投资于BB级、B级、CCC级、CC级或C级的债项或发行人,具有一定的投机性,而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即使发行人或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保障,有关保障的作用也会被抵消。质素最低的债券,即标准普尔评级BBB及以下,所获评级一般较低及不能履行偿还本金之风险较高。在baA或BBB以下的债券,是属于违约风险较高的投机级债券。 [2]
官方注释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垃圾债 英语为:junk bond;junk。亦为:高风险债。评信级别在标准普尔公司BB级或穆迪公司Ba级以下的公司发行的债券。垃圾债向投资者提供高于其他债务工具的利息收益,因此垃圾债也被称为高收益债(high yield bonds)。但投资垃圾债的风险也高于投资其他债券。
起源
垃圾债券是指,根据美国两大债券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的评定结果,属于可能无法偿付类别的公司债券.“垃圾”属于一种独断的但非常重要的特征.债券的信用等级按照一个长长的序列展开.IBM的优质债券在一头,在贝鲁特的一家棉花交易公司的在另一头,其中必定有某处断裂点,从那一点开始一家公司的债券从投资的对象转变成纯粹的赌博。
垃圾债券最早起源于美国,在本世纪20及30年代就已存在。70年代以前,垃圾债券主要是一些小型公司为开拓业务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由于这种债券的信用受到怀疑,问津者较小,70年代初其流行量还不到20亿美元。70年代末期以后,垃圾债券逐渐成为投资者狂热追求的投资工具,到80年代中期,垃圾债券市场急剧膨胀,迅速达到鼎盛时期。在整个80年代,美国各公司发行垃圾债券1700多亿美元,其中被称作“垃圾债券之王”的德崇证券公司就发行了800亿美元,占47%。1988年垃圾债券总市值高达2000亿美元。1983年德崇证券收益仅10多亿美元,但到了1987年该公司就成为华尔街盈利最高的公司,收益超过40亿美元,有“垃圾债券之神”、“魔术师”之称。
风行原因
垃圾债券80年代在美国能风行一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80年代初正值美国产业大规模调整与重组时期,由此引发的更新、并购所需资金单靠股市是远远不够的,加上在产业调整时期这些企业风险较大,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不能完全满足其资金需求,这是垃圾债券应时而兴的重要背景。
二是美国金融管制的放松,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就是放松对有价证券发行人的审查和管理,造成素质低下的垃圾债券纷纷出笼。
三是杠杆收购的广泛运用,即小公司通过高负债方式收购较大的公司。高负债的渠道主要是向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筹到足够资金后,便将不被看好而股价较低的大公司股票大量收购而取得控制权,再进行分割整理,使公司形象改善、财务报告中反映的经营状况好转,待股价上升至一定程度后全部抛售大捞一把,还清债务后,拂袖而去。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1988年底,亨利·克莱斯收购雷诺烟草公司,收购价高达250亿美元,但克莱斯本身动用的资金仅1500万美元,其余99.94%的资金都是靠米尔根发行垃圾债券筹得的。
四是80年代后美国经济步入复苏,经济景气使证券市场更加繁荣。在经济持续旺盛时期,人们对前景抱有美好憧憬,更多地注意到其高收益而忽略了风险,商业银行、证券承销商及众多投机者都趋之若鹜,收购者、被收购者、债券持有者和发行人、包销商都有利可获。
负面影响
巨额的垃圾债券像被吹胀的大气泡,终有破灭的一天。由于债券质量日趋下降,以及1987年股灾后潜在熊市的压力,从1988年开始,发行公司无法偿付高额利息的情况屡有发生,垃圾债券难以克服“高风险—>高利率—>高负担—>高拖欠—>更高风险……”的恶性循环圈,逐步走向衰退。
垃圾债券在美国风行的十年虽然对美国经济产生过积极作用,筹集了数千亿游资,也使日本等国资金大量流入,并使美国企业在强大外力压迫下刻意求新,改进管理等,但也遗留下了严重后果,包括储蓄信贷业的破产、杠杆收购的恶性发展、债券市场的严重混乱及金融犯罪增多等等。
投资价值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垃圾债券公司的信用可能是不错的,他们可能只是想发行更容易占有市场的没有级别的债券。垃圾债券不履行责任的机会远大于那些有投资信用级别的债券(BBB以上等级)。但是,高风险也意味着垃圾债券比其他高等级债券具有更高的收益。并非所有垃圾债券都不履行责任,实际上,绝大多数垃圾债券都不会。一般发行公司都会持续支付利息直到到期日,或是收兑债券和利用评级债券再融资。
缺乏流动性是垃圾债券投资的风险,也是垃圾债券支付高收益的另一个原因。所谓流动性,是指债券在交易时不会因为一般市场状况及债券的种类和头寸的变化而发生价格的大幅波动。但是如果把垃圾债券持有到期的话,就会避开这一风险。
在任何时候,投资者决定买入低级或是没有被评级的债券以投机性的获得高收益,都应该检查一下收益差。比较一下垃圾债券与更安全的高等级债券有多大的收益差可以补偿投资与垃圾债券所增加的风险,看看垃圾债券对国债的收益差是否可以足够补偿加大的风险。
对于一些比较激进的投资者是可以选择投资于垃圾债券的,但在更多的时候,少地投资登记的债券是应该是谨慎的选择。垃圾债券的投资对于专业的证券组合经理可能是适合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所发生的损失可能是无法承担的。所以投资于垃圾债券还是需要谨慎的。
相关人物
巴菲特
巴菲特所有的投资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发布了第四季度年报,显示利润增长到11.8亿,主要是由于其在垃圾债券中获得高盈利。这是其公司从1998年以来第二季度以来最高的利润收益。
巴菲特说:“购买垃圾债券证明是利润很高的一项业务。虽然普通股在跌了3年以后价格已经很吸引人,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很少有股票能够吸引我们。”巴菲特在给投资者的信中写到他将关闭其公司的衍生品业务,因为他觉得金融衍生品是“定时炸弹”,很难评估价值。
2009年在垃圾债券上狠捞一笔的巴菲特发出警告,至今的美股形式不适宜买垃圾债券,想要投资回报率上两位数的人纯属做梦。详情参见《巴菲特警告:别碰垃圾债券》。
迈克尔·米尔肯
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驰骋华尔街的“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是自J.P.摩根以来美国金融界最有影响力的风云人物,曾经影响并轻轻改写了美国的证券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找到了一个无人竞争的资本市场,先入为主并成为垄断者。
米尔肯生于1946年,父亲是一位会计兼律师,从小他就帮助父亲进行支票的分类、编制银行的报表和会计账目。
1970年,米尔肯在美国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随后加入费城的德雷克斯投资公司当分析师。他研究发现传统的华尔街投资者在选择贷款或投资对象的时候只看重那些过去业绩优良的企业,往往忽视了它们未来的发展势头,并由此开始了他的“垃圾债券”的投资之路。
1974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攀升,信用严重紧缩,刹那间,许多基金公司的投资组合中的高回报债券都被债券评级机构降低了信用等级,沦为了“垃圾债券”,在投资者眼中,它们成了不能带来任何回报的垃圾。许多基金公司都急于将手中的低等级债券出手,以免影响基金的质量形象。
但米尔肯却敏锐地发现:“由于美国在二战后逐步完善了许多监管措施,旨在保护投资者不会因为企业的破产或拖欠债务而遭到损失,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这类大公司是不准许破产的,它的股票并不会停止交易。因而债券的信用等级越低,其违约后投资者得到的回报越高。”他把这些垃圾债券形象地定义成值得拥有的“所有权债券”,并且认为,这些债券在利率风险很大的时期反倒能保持稳定,因为其回报是与公司的发展前景相连,而不是同利率挂钩的。
当时,拥有大量“垃圾债券”的“第一投资者基金”接受了米尔肯的意见,坚定地持有了这些“垃圾债券”,结果1974年至1976年,“第一投资者基金”连续3年成为全美业绩最佳的基金,基金的销售量大增。
米尔肯在德雷克斯投资公司成立了专门经营低等级债券的买卖部,由此开始了他的“垃圾债券”的投资之路。他四处游说,寻找愿意购买“垃圾债券”的人,德雷克斯公司再把这些人变成“垃圾债券”的发行人,很快经他推荐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垃圾债券”的年收益率达到了50%。米尔肯和德雷克斯公司则因此声名鹊起,并成为了“垃圾债券”的垄断者。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米尔肯的引领,这种高回报的债券已经成为非常抢手的投资产品了。由于“垃圾债券”的数量有限,已经无法满足众多基金公司的购买欲望。
米尔肯灵机一动:与其坐等那些拥有“垃圾债券”的公司信誉滑坡,信用降级,不如自己去找一些正在发展的公司,若放债给他们,他们的信用同那些高回报债券的公司差不多,但正处在发展阶段,债券质量比那种效益下滑、拼命减亏的公司的债券好得多。
于是,米尔肯成了替新兴公司甚至是高风险公司包销高回报债券融资的财神爷,其中与MCI公司的合作堪称经典之笔。MCI公司创立于1963年,仅靠3000美元起家,当MCI向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发出了挑战的时候,米尔肯为MCI筹得了2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使得MCI成功地打破AT&T对长途电话市场的垄断。
1977年到1987年的10年间,米尔肯筹集到了930亿美元,德雷克斯公司在“垃圾债券”市场上的份额增长到了2000亿美元,让米尔肯成为了全美“垃圾债券大王”。
1982年,德雷克斯公司开始通过“垃圾债券”形式发放较大比例的贷款来兼并企业,即杠杆收购。
随着米尔肯成了中小企业和投资公司的财神爷,他个人的收入也随之飚升,如1986年一年的交易佣金收入就曾达到5.5亿美元。
他在金融界的影响也如日中天。1984年12月,米尔肯策划了使他名声大振的皮根斯袭击海湾石油公司的标购事件。标购虽未获成功,却证明了米尔肯有在数天内筹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能力。
由于企业收购需要米尔肯的债券部配合,如果米尔肯同意为收购该项目包销债券的话,德雷克斯公司就为客户发一封信,声明“有高度信心”为收购企业提供必需的资金。这封信的威力无比,一旦发出,没有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能逃过被收购的命运。因此,不愿被收购的公司的管理人员对米尔肯“有高度信心”的信,莫不胆战心惊。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就不断有人状告米尔肯违法经营。法庭于1990年确认米尔肯有6项罪名,这些罪名都是没有先例的:掩盖股票头寸、帮助委托人逃税、隐藏会计记录,但均与内部交易、操纵股价以及受贿无关。
米尔肯最终被判处10年监禁,赔偿和罚款11亿美元,并禁止他再从事证券业,从而结束了米尔肯作为“‘垃圾债券’大王”的传奇经历。
身为一名交易商,米尔肯开创并占领了整个“垃圾债券”业。米尔肯虽被关入监狱,但他的理论未被金融界抛弃。“垃圾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已被广泛接受,成为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也是收购企业的重要手段。
1993年,米尔肯被提前释放。1996年,他与家人和朋友一起,投资5亿美元,以教育服务为目标,创建了知识寰宇(Knowledge Universe)公司,然后开始收购和联合相关企业。他收购了制造智能玩具的跳蛙公司,第二年就将其年产值从1700万美元增至8000万美元;他又收购了有良好声誉的学前教育连锁机构——儿童发现中心,作为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基地。知识寰宇公司已有下属企业13家,年产值15亿多美元。
垃圾债因为它的信用评级很差,但是发行利率很高而得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不知道垃圾债还有一个名字是高收益债,高收益债顾名思义就是收益很高的债券,虽然说这种垃圾称为是垃圾债但是它的发行企业并不都是垃圾企业,他们只是被海外的评级公司给的评级级别较低而已,事实上他们中很多都是优质的国内企业,举例来说招商银行被评为BBB+,还有一些知名的美国企业也是,像Sprint、 Rite Aid、 HCA等也都是垃圾评级。
从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来,垃圾债其实并不垃圾,垃圾债的违约回收率为50%,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在违约自后投资者能够拿到50%的本金。垃圾债现在的发展以发达国家为主而发达国家又以美国为主垃圾债的主要发展期是上世纪的80年代,现在全球的市值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从书中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从1985年到2010年的25年间美国垃圾债的违约率仅为4.2%,而现在的违约率仅为2.5%左右,比历史上的还要低。
债券投资一般如果没有遇到违约风险,定期会获得一定的利息,或者到期后会获得本金和利息。它的优点就在于有稳定的现金收入,相对于股票来说还是很有优势的,不过由于受到利率的影响和市场偏好的影响,会导致价格的变动。垃圾债的风险一般人人为风险小于股票收益当然也小于股票投资,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历史证明垃圾债的长期回报并不比股票来的低。
现在垃圾债的发展最主要还是和大的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在逐渐转好,我们相信未来2到3年仍将是垃圾债的一个较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