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土机式出货
反映在盘而上,往徉是三档买盘和卖盘上都是大手笔对阵,摆出一副主力想决战,发动大行情的架势。
其实,这必定是股价处尚位时的产物。上方的卖单和下方的买单都是主力自己的。若没有人买,主力就用连续的对倒手法往上“吃货”,引诱跟风盘,而下方的层层买盘,多半是为了虚张声势。试想,若主力真的想建仓,何不提高1分钱往上扫盘?计较便宜一分钱,分明不是主力的建仓风格。可见,下方的买单,是主力的“推土机”,意在往上推。
这种推土机式的出货,由于每一分都成交,反映在当天走势图上,便是延45度斜线上升。观望者见分分秒秒都在成交,股价往上涨却涨得不多,追涨还来得及。所以,特别容易动心,在K线图上反映的则是连续小阳的单边上升势。主力用这种方式出货,一天可将股价推上几毛,但自己买进和抛出的股票可大致相当,甚至还是抛出的比买进的多,只得多付了一些对倒手续费和印花税。可谓“事半功倍”,“吃小亏,占大便宜”。在市场还留得一个“图形漂亮,走势稳健”的美名。但其本质却是制造假象,麻痹大户和中小散户,最终逃脱不了“跳水”。94年熊市中,重药、界龙,98年虹桥机场等的跳水,便是典型的例子。
2,底部压低式出货
这是一种违背常理的出货方式,非常容易麻痹人们的警觉,并且还会吸引抄“底”买盘的大量介入。主力用此方法出货,通常是鉴于以下情况。
(1)选错了热点和个股,尤其是众多主力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于是,便利用K线拉平台或盘跌方式争相出货。最典坂的四川长虹,由于它不属98年股市的热点,且盘整业绩下滑,所以,主力在该股从65元下跌到98年1月5日的42元的基础上,利用“底部”形态一路出货至8月7日的27.16元。8月10日除权后,再利用“底部”出货,从20.20元一直跌到10月下旬的14元,直至报刊披露,各大投资基金均已将长虹抛空,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主力是采用“底部”出货的伎俩。但期间,一批又一批的抄“底”大军被套了进去。
(2)主力原本想做一支股票,并在底部建仓,但与上中公司谈判未获成功,或了解到上市公司的一些不利情况,便利用底部撤庄。
(3)主力在底部建不到仓,而且消息走漏,市场上有人(包括其他主力)一起抢筹码,迫使该主力临时改变意图,遂在原地派发。
(4)主力在除权前已把股价拉得很沉除权后,K线自然形成“底部”状,并且,KD,RSI等技术指标都会诅速躺底。主力往往利用除权后的“底部”,拉平台出货。实际上,复权后,等于是在高位出货。
(5)主力已将筹码出完大部分,无须再隐藏,就用最后的筹码大手笔抛出,并且专砸关健技木位,以便引出恐慌杀跌需,把股价打低后,为下一次卷土重来作准备。
3,曲线式出货
这是空头市场中主力常采用的出货方式。例如,某股原来主力在15元建仓,一路拉高到18元,日标是做到20元以上由于市场受隼大利空的打击,大盘破位下行。于是,主力就采用割肉、拨档、往下做的方法,把股价打压到10元,然后在10-12元做几次来回。既把割肉的筹码如数补回,其至加倍补回,以确保市值不损失,又通过轮番地高抛低吸,赚到了差价,降低了成本。一旦大盘止跌企稳,并出现涨势,主力便突破曲线很荡的箱体,将股价拉到14-15元。此时,市场人士以为该股向上突破,有望突破18元,创出新商,而主力则在15兀左右毫不留情地出货,直至在退到13-14元全部出完。早先在18元套住的人伸长脖子企盼“电梯”能开到"18层”,谁知,只到了“15层”便折返而下。
主力的这种曲线出货法十分凶狠,也十分隐蔽,上面套着的人“高高挂起”,根本无法与他抢“跑道”,而主力则凭借着“以量代质”、“以曲线延伸直线”、“假突破”的手法,悄然引退。目前,股市,采用这种方法出货的主力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