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巴菲特历年的投资组合,既没有资产重组也没有高科技类等常人认为能赚大钱的股票,而只是一些诸如吉列、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这样一些简单明了,品牌卓越的公司股票,是出于巧合还是有什么玄机呢?
巴菲特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他找到了一种可以决定他所要投资的公司是非常稀少而杰出的方法,使他能够逐年得到丰厚的回报 巴菲特把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一般商品型企业,一种是特殊商品型企业。
一般商品型企业是指企业所生产的商品,价格是消费者最主要购买的因素。最简单而明显的商品企业如:纺织业、食品原料业、钢铁业、天然气和石油公司、制纸业等。这些公司所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面临强劲的竞争者,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购的惟一因素 在一般商品型企业中,要取得领先地位就得不断降低成本,要降低成本。
就表示公司在生产制造方面必须不断寻求进步,以保持领先的地位。这需要资金额外的支出,而消耗掉保留盈余。并因而造成研发新产品以及收购新企业速度的降低,而这两者都能增加公司股票的价格。从投资的角度看,一般商品型企业的未来成长空间较小,由于价格的竞争,公司的利润一直很低,并且资金要被大量用来更新工厂的设备以保持竞争能力。
特殊商品型企业是指企业生产一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他人没有能力竞争,具有消费独占形态。特殊商品型企业不需要强力依赖土地、工厂或设备的不断更新来降低成本,在成本上涨后能提高售价而不致于失去客户。这类企业带有垄断性或少数几家控制整个行业的寡头性,或者是因为具有卓越的品牌而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比如,大城市当中,只有一家报社,如果你想在报纸上刊广告,你就必须按照报社所订的价格刊登,你几乎没有讨价还价另作选择的余地。
巴菲特要找的就是这样的公司,具有强大的消费独占形态,其他公司即使拥有数十亿美元、最优秀的经理人员也无法与之竞争。例如:你能与华盛顿邮报竞争吗?你能与可口可乐竞争吗? (想想可口可乐那神秘的配方,是可以模仿的吗?)你能轻易地劝一般人弃用吉列刮胡刀吗?会选股还要会选时,巴菲特不仅能敏锐地辨别企业是否具有消费独占形态,还善于把握时机,以下再举一例:1963年,美国运通公司因为一家子公司的丑闻,股价从60美元暴跌34美元,账面上几乎没有净资产了。
巴菲特却认为美国运通公司基本垄断的全国旅行支票业务及其信用卡业务,这两者并不会受丑闻的影响,而且这两种业务也没有竞争者可与之为敌,仿佛周围有一道壕沟在保卫。巴菲特从来不把四分之一以上的资本投入一个公司。这次一反常态,把所有资本的40%即1300万购买35%的美国运通公司的股票。
2年后,他卖掉这些股票时净赚了2000万美元。在中国,以消费独占的观点来看,伊利股份及蓝田股份、延边公路、虹桥机场、环保股份、重庆路桥等大致可列入。
巴菲特发现那些运营良好的企业都有某些特质,他用下面的问题来试着决定某家公司是否具有独占性,是否有别于其它企业业的特质和以股东权益为优先的经营管理。
(1)该公司是否具有明显的消费独占特质?
(2)该公司的获利能力是否很强,而且呈现成长的态
(3)该公司是否采取较保守的财务策略?
(4)该公司是否能经常维持较高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即净资产收益率,这实际上是比每股收益更重要的指标)
(5)该公司是否保留它的盈余? (盈余大部分以红利分发给股民的公司意味着稳健,但也说明公司的现金缺乏更好的投向。如果有公司能把盈余保留下来并善加运用。将使投资人因复利报酬的作用而变得更富有)
(6)该公司要花费多少成本才能维持现行的营运?(巴菲特不喜欢资本密集型工业如钢铁 汽车、采矿、化等行业,因为它们必须不断再投资更新设备等才能保持竞争力。)
(7)该公司是否能自由运用保留盈余,比如转投在其他新的企业,或者用以扩充营运,或者购回自家的股票?而该公司的经营管理阶层处理上述问题的能力如何? (巴菲特讨厌那些不善于动用保留盈余,却又喜欢乱投资、乱收购、糟蹋股东权益的管理阶层。)
(8)该公司是否能任意调整其产品价格以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作出反应?
(9)该公司用保留盈余所带来的附加值是否能增加该公司股票的市值? (这从长期看来,是不容置疑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巴菲特掌管的柏克夏·哈萨威公司本身,在1981年该公司每股净资产527美元,股价为525美元;而在1997年,该公司每股净资产2万美元,股价高达每股3.7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