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问题提的相当好,这也是我们大多数刚买保险的消费者最大的困惑,同时也或许是一些买过保险很多年的人也不太清楚的问题,当时一旦买过就不去再问了。在这里我们站在消费者角度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买一份保险应该看什么,有人会说看产品,有人会说看服务,也有人会说看业务员长得帅不帅,看着帅就买,不帅就不要。我们说保险归根到底其实也是一种商品,是一种具有法律经济价值的服务型商品。消费者挑选一份保险时应该从三方面衡量,有三个标准来评判,一是产品,二是服务,第三点要注意,是公司。三者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这也是导致价值不同的三大原因。
第一,产品。保险的组成有三个部分,当我们在评判产品质量的好与坏时就从这三部分入手,一是保费,二是保额,三是保险责任,也就是利益条款。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前两个一目了然,就是简单的数字,但最后这个一般不懂,这也是类似的产品价格相差甚远的一个原因,保险责任中随随便便加一条条款,就算是我们不常用到的一条,它也是有价值的,比方说,在意外险中,身故和高残如何界定,伤筋动骨算残废,缺胳膊少腿也算残废,并且这些情况如何给付报销,报销比率又是多少。再比如在健康险中,有无豁免条款,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豁免条款,我来解释一下,豁免就是当在保险缴费期间出现了身患重病的情况,保险人或者被保险人以后的保费就不需要再缴纳的情况。大家可以想啊,当人得病的时候,钱应该是赶紧先拿来治病是当务之急,这也是当初买保险的初衷嘛,得了病不先去治疗,依然交上保险,再让保险来报销岂不是多此一举。但很多保险公司没有这一点,这也是对消费者利益相关最大的一条。还有投保年龄,有的是到60周岁,但有的就是到55周岁。所以当我们消费者买保险的时候肯定没人去关心年龄问题。再有就是观察期的长短,保障疾病种类的多少,在健康险中是否会包含追加意外死亡的条款并且是否是必须添加还是自由选择。有的险种可以追加保费来增添意外保障,也可以不追加。而有的是买一份健康险必须追加保费来买意外附加险,而有的压根儿就没有这一项。这些都是造成价格差异的原因。
第二,服务。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这个服务问题,是关于理赔能力的一篇文章,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私信我去看一看。是说有些保险公司的服务也就是理赔范围是否广而全的问题,这对于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当一个买了健康险的人去看病时,被告知不是在理赔范围内,或者不是在规定的医院就诊而不承认保险责任,那么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最痛心疾首的一件事情。更有甚者,是当消费者已经自掏腰包看完病了,拿着收据去保险公司报销时,却因为没有在规定医院就诊而不予报销。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消费者不懂,二是保险合同中写的非常隐晦。说到这个理赔范围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保险公司性质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提前讲到,一般的对于国企央企的保险公司来说,它公司的产品中包含的治疗医院会非常广泛,那中国人寿来说,是一家央企,它的报销医院包含了县及以上所有医院,而对于一些私企的保险公司来说,就算是资金实力雄厚也无法做到这一点,但它在利益条款里只写到指定医院报销这么一条,很多消费者是根本留意不到这一点儿的。
第三,公司。和上面服务里提到的一样,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后期服务质量的好坏,保险拼的是后期的服务,而不是前面的一纸合同。公司资金实力的雄厚,能力覆盖范围之广是服务好的不二法门。在此,再补充一点服务上的内容,我来用车险打个比方,如果你的车半路抛锚了,或者出现事故了需要理赔,这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你的保险公司如果说它在附近很多地方都有业务站点,是不是很容易而且很快就会有业务员到达你所在的位置,反之如果保险公司没有那么多服务沾点儿,它如何保证在第一时间很快的到达并且给顾客处理事故呢?而决定这一点的只能是公司的规模和资金能力。
从这三点出发不难理解保险的价格差异,保险也是一种商品,一文价钱一文货,产品本身的好与坏,后期服务的优与劣,公司其实就是牌子,我想大多数消费者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再者提一点,很多小保险公司的产品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大的保险公司,尤其是国企央企之类的,它们背后上交的各种税费,法律保障成本,及各种运营成本都会很高,所以这些加到产品里使得价格会很难下降,这是个优点而不是缺点。而小的保险公司不用交多少钱,法律上也不一定可靠,业务员寥寥无几,它们的产品价格可不是想便宜多少就便宜多少。所以消费者在选择时如果碰见特别便宜的保险产品还是尽量留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