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盲目投资,从某方面来说,这等于是通宵玩牌,但从未看清楚自己手中的牌。
——巴菲特
彼得·林奇和巴菲特一样,都是著名的价值投资者。彼得·林奇对待投资从不松懈,总是摆出工作狂的姿态。他执掌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每个工作日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周工作6天,甚至有时连周日也不休息。
他一年行程达10万英里,相当于一个工作日行400英里。每天午餐他都要会见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每天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
在退休之前,彼得·林奇只度过两次长假,其中的一次是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然后在中国香港与妻子会合,去内地玩了3天,再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英国的公司。
彼得·林奇每天阅读两米多高的研究报告和资料,孜孜不倦地做笔记;每月走访40~50家公司,一年就有五六百家;一年至少阅读700份年报。
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的时候,连瑞典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当时Volvo的股价是4美元,但其每股现金都有4美元,当然属于被严重低估的股票。由于这一发现,彼得·林奇赚了7900万美元。
投资界有一句名言:“赌骑士,更要赌马。”在这个比喻中,“骑士”和“马”分别指代管理团队和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
只有投资具备可持续发展特质的优秀企业,才能获得不菲的回报。所以投资一家公司时,不仅要看它的领导者,还要了解其财政状况、经营能力、行业水平,甚至要关注企业的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成本优势,等等。
如果投资者像企业经营者一样了解自己的投资对象,那么其投资无疑是最可靠的。
以周密的考察和分析为前提,彼得·林奇在华尔街大获全胜。他成了财富的化身,他所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给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后那初始的100美元就已变为2739美元,增值26.39倍。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作风也很具借鉴意义,他习惯于把所有公司分类,致力于发现优秀企业并长期持有其股份。巴菲特是金融大鳄,而彼得·林奇只是一名基金经理,他们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两种典范。不管你是霸气的金融大亨,还是勤奋的投资者,你都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前提是看清自己手中的牌,别盲目。因为股市就像巴菲特所观察到的那样:“许多人盲目投资,从某方面来说,这等于是通宵玩牌,但从木看清楚自己手中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