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休息时间。但是,因为国庆假期的休息时间较长,看似短暂的一周时间,但实际上也会增加资本市场的不确定风险,未知因素也会骤然提升。
站在市场资金的角度出发,不确定的预期往往是资金最为敏感的因素。与此同时,对于市场中的未知因素,却经常处于风险不可控的状态。退一步思考,假如长假期间市场不利风险因素大于积极有利的因素,那么市场资金更愿意选择持币过节的策略。与之相反,若市场消息面颇显平静,乃至乐观积极因素占据了一定的优势,那么市场资金选择持股过节的意愿也会更为明显。
纵观历年来A股国庆节后的市场表现,节后首个交易周市场往往处于涨多跌少的迹象。至于过去五年的十月份市场表现,则仍然处于涨多跌少的格局,十月份对市场资金来说,做多热情会略显升温。
从过去多年的市场运行规律分析,节后市场上涨的概率略微偏高,且做多热情也会略显积极。但是,正如上文所述,市场最担心的因素,则是来自于不确定的预期以及未知的风险。在此期间,对于内外部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无疑也会直接影响到节后市场的资金态度。
其中,以外部市场环境为例,国庆期间全球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显著增加。以美股市场为例,在国庆期间,市场指数出现了先跌后回升的表现,而在最近一周的时间内,美股道琼斯指数跌幅还不到1%,但期间累计最大跌幅并不少,基本上呈现出大起大落的走势。至于英国富时100,在最近一个交易周的时间内,出现了3.65%的累计跌幅,而其余市场指数的单周跌幅基本上处于2%至3%附近。就目前看来,在国庆期间,全球股票市场的整体表现并不乐观,但也称不上跌幅显著的表现。
再者,市场比较关注的,则是后续美联储降息空间以及降息的频率。或许,对于货币政策环境的宽松与否,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全球资本的风险偏好。其中,对于近期公布的美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却显著低于市场预期,并由此引发了市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预期。至于后续经济数据的表现,则仍需要持续跟踪与观察,但从近期颁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却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对降息预期进一步升温。
此外,则是需要考虑到国内证券市场的政策层面因素。例如,金融委为国内金融市场释放出持续稳定的信号。又如,前期两融标的扩容以及QFII与RQFII投资额度限制的取消等,这些都是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比较积极的影响因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资本,尤其是海外资本而言,本身还是具有强烈的逐利性,赚钱以实现资产持续增值的目的,如今投资门槛以及投资途径已经得到了大大地放宽,且风险对冲工具正处于不断丰富的趋势,对海外资本而言,参与至国内证券市场的获利概率也会明显提升,但对于国内机构投资者以及散户投资者来说,却会增加了更具实力优势的竞争对手。
自2015年下半年A股市场开始步入深度调整以来,如今A股市场的调整周期已经达到了四年多的时间。纵观以往多轮熊市深度调整的周期,四年多的调整走势已经属于充分调整的姿态,且这一个时间段往往容易产生出市场的牛熊拐点。至于调整的空间,A股市场指数的平均最大跌幅达到了50%,深市市场累计最大跌幅更为明显,而创业板市场指数的累计跌幅更是达到70%左右。由此一来,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无论是调整时间,还是调整空间,都基本上属于相对充分的状态。
实际上,在这漫长的调整时间内,A股市场早于2016年1月起步入筑底震荡的格局,而2018年10月前后,创业板市场也提前于主板市场率先止跌企稳。从整体上分析,以沪市市场为例,基本上围绕2500点至3200点之间展开宽幅震荡的走势,且至今尚未有效打破这一宽幅震荡的局面。
近年来,A股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正逐渐提升,而金融市场自身的避险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换言之,即使国庆期间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显著下行的走势,但也不会对A股市场构成显著的冲击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对于海外市场,A股市场自身的估值水平偏低,估值越低的市场,整体安全性反而越高;另一方面则在于A股市场在调整周期以及调整空间上已经处于相对充分的状态,市场低点已基本上得到了确认,而在政策环境逐渐回暖的背景下,实际上市场逐渐走出大底部的概率也在逐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