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又叫股票质押式回购,或许有人对股票质押回购不太理解,其实说白了它就是短时间进行融资的行为,那么大家知道股票质押回购的特点是什么吗?股票质押回购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请看下面的分析。
股票质押式回收交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成交的效益高:在交易场地成交,能够快速质押和融资,前一天交易,第二天方可取得资金。
2.标的证券广:作为质押证券或股票的范围广,流通股或限售流通股均可
3.标的证券安全性高:对于质押股票或证券严格按照统一规则和要求,降低市场风险。
4.期限灵活性高:融入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购回期限,可以提前或延期回购。
5.交易灵活:质押率、购汇价格等交易要素可由客户和证券公司场外协商达成,具有充分的灵活性。
股票质押式回收大多是在股东有迫切资金需求,但由于个人不愿意卖股套现或者因为股东所持有股票尚在限售期内无法进行上市流通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融入现金,选择质押式回收方式不但能够保住控股地位又能筹到资金,资金的流入刺激企业短期内的股票上涨,是一种利好消息,但通常情况下这种质押式回购是有期限的,回购到期时必须要用现金赎回股票或证券,并支付一定的利息,这就造成后期偿还本金和利息之后,资金的流出是公司股票价格下跌,此时,质押式回购就是利空消息。
在回购期内,质押的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会造成质押的股票价格满足不了维持最低资产价值的需要,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融资方会被要求追加相关的质押资产作为质押,如果追加不及时,则有可能被认为违约,这是,资金的融出方有权进行股票变现的售出或是股票拥有权的变更,这时的股票质押式回购就成为利空消息。
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会会造成公司股价一定幅度的变化,也会成为决定当时股票质押式回购是利好还是利空的因素之一。因此,应该从多方面考虑股票质押式回购,不能单一片面的看待这个问题。股票质押式回购算是一个中性的,短期看是利空,中长线要看投资股票的增长态势,如果增长态势较好、前景可观,中长线则是利好。
股票质押的规模巨大
根据交易所发布的数据,2017年末的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场内)待回购金额达1.62万亿元,虽然场外的规模难以确定,但据相关资料,场外规模约4万亿,合计约5.6万亿元,约占2017年末流通市值的12%。
虽然根据监管要求,质押新规采取“新老划断”的方式,不需要提前集中了结,但是根据《关于督促证券公司做好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防范有关工作》的文件,其中明确“不合自律要求的存量合约到期不得展期”,因此有不少合约到期将不会再展期,尤其是低于500万元小额的股票质押,以及通过股票质押流入股市的资金。
据2月9日的证券时报《多地监管部门密集排查股权质押风险》报道,从2018年2月5日至2月9日,3490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390家发布了股权质押和补充质押的相关公告,总计938条;在过去一年中,A股公司涉及股权质押和补充股权质押多达15903笔,其中有910笔已达到预警线和平仓线区间,858笔已经触及平仓线。也就是说,光是过去一年的股权质押中,就有1768笔问题质押,占总质押笔数的11%。
股票质押危机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
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股东自身的融资行为,从表面上看和上市公司没有关系,但由于A股中有60%的质押是由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股份,一旦面临股权质押危机(强制平仓风险),就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更,对公司股价、经营业绩、信息披露等都会有较大影响。另外,强制平仓将给股价带来巨大杀伤力,连续的下跌还可能引发大股东的资金链断裂。
例如:在1月29日至2月9日的下跌中,2月5日、2月2日、1月31日、2月1日、2月6日跌停家数分别为78、84、159、268、482家。此次下跌对券商的融资融券、股票质押业务产生直接冲击,部分个股面临被平仓的风险,数百家上市公司紧急停牌。
股票质押对于大盘的影响
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个股已经出现流动性困难。而质押新规、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对信托计划、资管计划、银行理财等均有新的约束,导致原有的产品需要变现等,使得“闪崩股”频现,进而累及同行业、同板块或者与其相关的个股。
在流动性匮乏的环境下,叠加“羊群效应”,投资者在急于卖出时或将选择流动性较好的标的,使得自身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蓝筹股也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下跌,进而带来大盘的下跌。而大盘下跌又使得投资者预期转差,使得原本下跌个股继续下跌,从而形成类似“下跌—平仓—暴跌—爆仓”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