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率”一词我们经常听到,但对于非财经专业同学而言,总是似懂非懂,今天我们就来理解透“资产负债率”这一常识性会计学名词。
资产负债率分为三段:资产、负债、率。先看看乏味的名词解释走走过场:
资产
是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除以总负债。
这仨名词解释是不是看起来很烦很高冷?通俗易懂版:
资产:所有权是自己的东西,或是暂时由自己控制的东西。
负债:所有权是别人的,暂时归自己用、但早晚要还的东西。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X100%。
负债增加多少的同时、资产一般相应增加多少,因为借来的的东西同样受自己暂时控制。
是不是有点明晰了?一鼓作气、看举例:
A公司由甲乙每人出资1000万组建成立,此时A公司值2000万,开业两个月之后,从银行借了500万贷款,此时负债增加500万、账上资金增加500万,账上增加的这钱是暂时归A公司控制,就属于资产大类里面的“货币资金”小类,所以总资产也增加500万至2500万,资产负债率就是500/2500=20%。
再举一例:
张三手里有90万,准备买套房子,总房价300万,张三用全部90万付首付、贷款210万拿下属于自己的这套房子,张三名下资产瞬间从90万涨到300万,负债210万,资产负债率210/300=70%,而张三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一般也可成为所有者权益)只有90万。
所以,以后再听到谁谁资产多少,先不要吃惊,先看看他抛开负债的净资产有多少,净资产才是实实在在他自己的钱,因为总资产里很多都是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