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逊在近期的一些投资近况及投资麻烦
罗伯逊在1997年成立了一家新基金,叫做美洲豹猫(Ocelot),当然又是大型猫科动物。年末就达到了他设定的10亿美元资产的目标。加入基金的最低款项是100万美元,而不是理论上说加入老虎基金所需基本金1000万美元。投资者承诺至少投资5年。
1998年中,老虎基金融资达到其资产的大约200% ,净暴露大约为40%。罗伯逊认为美国仍然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股市,主要是得益于美国CEO们对获利能力的关切。但欧洲和日本的这些人就不一定了。
老虎基金7只持股资金就占到了35亿美元。按惯例,罗伯逊对航空业很有热情,是美国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的最大股东之一,两只股票价值将近10亿美元。他仍然对美国航空顽强的罗伯特·柯南道尔和全美航空的史蒂芬·沃尔夫着迷。他认为,航线竞争方面的风险几乎没有。而他的主要技术类持股就是英特尔。
1998年,罗伯逊售出了很多金融业股票:276万股花旗集团,257万股旅行家集团,110万股美林,以及他持有40%的第一银行股票。如图所示。他保留了重仓持有的摩根士丹利,添惠证券公司(Dean Witter)和发现者。
1998年罗伯逊售出的金融业股票
1998年末1999年初,罗伯逊表现疲软。对全美航空重仓持有后收效甚微,罗伯逊表示要采取补救措施。他抱怨说整个市场乘着势头虚涨,把他的价值股票甩在后面。他大力融资时根本没料到美元和日元会分道扬镳,因此受挫严重。1999年表现糟糕,下跌了19%,比标准普尔500低了40%。他还面临大规模的资金撤出,一直延续到新年。仅2000年1月就赎回了10亿美元的资金,是剩余资本的1/8。如果资金撤出不断加速,老虎基金就有可能全面崩溃。但2000年初颓势却一直延续。
罗伯逊之前的投资策略都相当审慎,将整个操作去杠杆化。1999年初,他的股票价位是本金的270%,到年末所幸的是,股票总价值还比本金高出35%。
到那时为止还算不错,但真正的问题是他的选股策略失败了,所以一旦融资,问题就加剧了。罗伯逊从来没有想过要买进高科技公司股票,这些股票之前几年凝聚了大多数投资者的热情,但他却一直坚持“价值”选股。不幸的是市场可不认他对价值所在的判断。他拥有全美航空公司(《纽约时报》称它是“萎缩得不可思议的航空公司”)1/4 的股份,但这只股票很不给情面地从高位下跌了一半还多。另一个重仓股辉门公司( Federal Mogul)已经整个崩盘,其他的几只,比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哥伦比亚/MCA都受到重创。
总而言之,整个都乱了套。《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说罗伯逊一直认可基金买进集中于某些行业的股票,富达和其他公司这么操作都大获成功;但据老虎基金的一位前雇员说:“市场风头不对时他还舍不得放手。”周刊上写道:“说白了,罗伯逊想到这些基金有可能比他的基金表现更好,自尊心上会过不去。”
因此,2000年第一季度末,朱利安·罗伯逊决定洗手不干了,尽管当时生意还是可以做得有条不紊。他经营的基金从220亿美元萎缩到了6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基金表现相当糟糕,管理人员20%的利润分配作为关键合伙人工作的主要动力,只有在基金收益达到50%时才有可能恢复发放;当时的环境下那样的收益没人敢指望。
大家普遍认为罗伯逊的麻烦是因为太过遵循“价值”投资。阿兰·阿贝尔森在《巴伦周刊》的一篇尖酸刻薄的社论里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罗伯逊是循着乔治·索罗斯的路数,豪赌出风头才惹上麻烦的。“因为对日元估计不足,在新兴市场判断失误,罗伯逊丢掉了几十亿美元……同时,骄傲自大的宏观策略也影响到他微观选股的技术操……如果你投资了大型的对冲基金,股票很大部分都被融资,负面效应就被急剧放大了。”
从结构方面来解释就是规模不断扩大,整个体系变得纷繁复杂,变化多端,仅靠蜂王之力已无法维持。下放最终权力可不是罗伯逊的性格,而他自已又没有“新经济”市场所需要的灵活性。
所以最终给他下定论还是那条帕金森定律:增长导致复杂化,复杂就导致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