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认为股票的市价与内在价值发生背离是有可能的,后者可以通过仔细审阅财务报表而得以确定。就像格雷厄姆做的那样,凯恩斯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并将之作为私企所有者在谈判出售的过程中能索取得到的价值。尽管估算的结果可能偏离企业真正的内在价值,但是它可以作为股票市场上现行市价的一道约束,在市价严重背离内在价值的时候,估算的结果就能派上用场了。在《通论》一书中,凯恩斯用下面的这段话,简明扼要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然而,针对老式私企进行的投资决策很难改变,对整个投资人群或者个别投资者来说都是如此。随着如今盛行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以及有组织的投资市场的发展,一个促进投资,但是有时大幅增加系统不稳定性的新的重要因素出现了。如果没有证券市场,我们在企图对自已进行的投资开展重估时,就缺乏对照的客体。但是证券交易所每天都对大量投资进行重估,而这些重估经常给个人投资者(尽管不是针对投责人群整体)修正其投資的机会。
就像农民一样,每天早餐后看一下晴雨表,就能决定要不要在早上10点到11点之间,把资金从种植行业中抽出来,并在周中晚些时候再考虑要不要把资金重新配置回去。尽管证券交易所每天开展的重估起初是为了促进已发生的投资在个人投资者之间周转,但它不可避免地对现时投资的价格产生了影响。因为如果现存一个可以收购的相似企业,花费更高的成本来建立一个新的企业就没有意义了。同时,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并迅速带来收益,即使它已经被过度高估,还是会诱使人们进行投资。因此一些特定种类的投資是由在股市上进行交易的人们的平均期望表现为每股价格所操控, 而不是由专业企业家的正确期望所引导。那么这些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在发生的,对现有投资的十分重要的重估,在实践中如何发生呢?
凯恩斯将他喜欢的股票描述为自己的“宠物”,撇开错误的交易月。钱伯斯等人发现,凯恩斯在1932年投资思想转变之后,较之更早时期,成了一个更好的中长期投资者。在1933- -1946年,凯恩斯持有的中期仓位(持有期达12个月),出售时的收益高出市场平均收益14.1个百分点。与此相反,早些时候,在1921-1932年,凯恩斯持有的中期仓位在出售时,收益低于市场平均收益8.7个百分点。凯恩斯持有的长期仓位(持有期超过12个月)在买进12个月后这是研究期间的最后时刻了——收益也高于市场平均收益3.4个百分点,而他在1921-1932年持有的长期仓位,在买进12个月后的收益低于市场平均收益6.8个百分点。凯恩斯一直以来都不是一名优秀的市场择时者。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在后期选择的售股时机更加失败。在1933- -1946年,在凯恩斯出售自己的长期仓位后,这些股票继续上涨, 12个月间的上涨幅度高出市场平均收益水平4.5个百分点。
钱伯斯等人总结道,凯恩斯在1932年之后的持股表现进一步巩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凯恩斯表现得更擅长挑选个股, 而且在那之后成了一个更好的投资家。尽管早期买进股票的时候,凯恩斯难以确定最佳的买进时机,但是通过“美元成本平均法”,他经常不断地买进那些跌破其划定的成本基础的股票。由于买进那些股价经历过暴跌的股票,凯恩斯同样被视为一名特立独行的投资家。 钱伯斯等人引用了一个例子——在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凯恩斯收购了那些由于经历过大幅股价下跌而出现价值低估的航空制造业和军工企业。接下来,我们将以剑桥大学的自主型投资组合为代表,考察集冷门投资、集中投资、长期价值投资于一身的凯恩斯的投资收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