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同时也是重要的资源消费国和贸易国,其石油和很多金属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已建立起面向全球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源供应保障体系。美国战略物资储备由联邦总务署管理,其储备方式分国家储备和军队储备两种,并制定了《国防工业储备法》、《重要战略材料储备法》和《战略物资储备条例》。早在1939年美国就开始实行物资储备,到1985年储备的战略资源就达到63类93种,包括稀有金属、石油、橡胶、铜、铝、黄金等。“9.11”以后,美国担心能源和其他物资的中断会严重威胁国家和经济安全,更加重视战略物资储备。在香港上市的矿业上市公司、重要的石油、煤炭公司和一些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房地产公司值得关注,同时境内外一些有着品牌和良好分支网络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如果股价被严重低估时,也是很好的投资目标。
除了矿产、金融主权等战略资源我们内地投资者应该关注与掌控外,我们还要高度关注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战略新动向。知名学者白益民博士撰文指出,日本在日圆被迫大幅升值、金融战败后,日本改变了过去那种大声张扬、锋芒毕露的竞争态势,正在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追赶美国的信息技术,并且确立了从“科技立国”向“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转变。同时,日本谨慎而有序地进行着新的经济制度调整,主要表现在各财团主力银行间的合并和综合商社的转型,不断强化对全球资源和物流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在全球的跨国经营活动重点正在向中国转移,表面看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资本,实际上是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控制力。当中国的大企业意气风发、在拼命想挤进世界五百强时,日本综合商社和很多大型企业却出现了一种建立地区总部的趋势,其经营和管理活动相对于过去分散开来,更多的营业收人被计入当地公司的账目中。另外,综合商社投资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家企业的收入没有显示出来,从而弱化了人们对综合商社巨大形象的认识。日本的财团有意化整为零,给世人一种衰落落魄的感觉。装穷已成为日资财团的隐秘战略。“当我们在正面战场(宏观经济),上防御美国的金融资本(基金)冲击时,却忽略了日本的综合商社已经占领了我们的部分后方基地( 微观经济)。”当中国的经济界在纷纷强调自主品牌时,日本企业却控制了众多行业的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如平板电视、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生产等。在日本的海外攻略中,“中国是首当其冲的战略要地。将生产移师海外、然后以低价返销日本。他们巧妙地利用世界各国人民渴望有自己的品牌的心理,在某些领域放弃了同世界各国品牌进行正面较量,转而大力开发各类产品的零部件,使得这些让人十分耀眼的世界名牌的体内,则暗藏着大量的8本零配件。这样,便出现了一幅让人们十分震惊的图画:虽然从外表上看都是品牌,但如果从内里看则不难发现大多是日本的零配件。世界各国的工业产品越畅销,越火红,对日本零配件的需求与依赖也就越大,日本的厂商就越得益,日本的利润也就越丰厚。日本在确立了自己对世界各国民族品牌的零配件供应体制的优势后,开始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加强对世界各国各种产品使用日本专利收取高额费用的做法,来加强对世界各国市场的渗透与控制。日本已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启动了“知识产权战略”,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大对世界经济的盘剥与渗透,通过对技术向世界各国企业转移和渗透的各种路径进行全面的封杀和堵截,来确保日本在高附加价值领域,甚至在基础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的对美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