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A股新股申购可谓是万众瞩目,能够中签的投资者都是非常高兴的。但港股中的新股却并非如此,有可能上市当天就破发。但是也存在上市当天暴涨几倍的奇迹。那么港股打新股流程是什么?
投资者可从以下三个电子渠道中的其中一个认购新股。
1)若新上市公司委任电子认购服务供应商提供白表eIPO的服务,投资者可透过指定的白表eIPO电子认购服务供应商的网页申请认购新股;
2)若新上市公司采用中央结算系统提供的电子认购 (EIPO) 服务,中央结算系统的投资者户口持有人可以致电“结算通”操作热线,或透过“中央结算系统互联网系统”输入电子认购新股指示。有关投资者户口的服务详情,请浏览香港交易所网站“投资服务中心”;
3)若新上市公司采用中央结算系统提供的EIPO 服务,没有在中央结算系统开设户口的投资者,可透过其经纪或其他中介人以电子渠道申请认购新股。
投资者若以第一个渠道认购新股,如部分或全部认购不成功或由于发售价的调整,有关退款将以过户或邮寄支票形式发还,详情请向白表eIPO电子认购服务供应商查询。
投资者若以第二个渠道认购新股,有关退款项将以入账形式退回投资者户口持有人的户口。
投资者若以第三个渠道认购新股,有关退款项将以入账形式退回为其提交认购申请的经纪或其他中介人的户口。
IPO对企业意味着:
1、融资,支持企业发展。
2、套现,兑现企业价值。
而在H股下,因为内资股不能卖,所以IPO只有融资功能,没有套现功能。
那对于很多H股大股东来说,股价什么的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他如何兑现企业价值呢?选择之一就是转移公司资产,侵害小股东利益。
全流通之后,股价和大股东密切相关,把企业业绩做好,通过市盈率放大企业价值,再减持股票套现,远比倾吞资产来的多的多的多。这对企业价值回归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也就是说,现在H股架构是鼓励你做坏事,而全流通是鼓励你做好事。
另外,H股架构下的内资股不能兑现价值,导致股份和不能兑现的纸面财富一样,无法抵押融资,这对企业发展也是一大掣肘。商场如战场,少一个融资方法,在关键时刻和A股同行PK下,等于少了一把枪。
我们从侧面看两个例子
2012年,宝钢集团以5.08港元/股的价格出售建设银行8.1亿H股,套现约41.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3.64亿元,当年宝钢家里揭不开锅,应急把下金蛋的老母鸡给卖了很可惜,但起码能救急。
但是有些公司就没那么好命了,诺奇(1, 0.00, 0.00%)(01353.HK)当年赶着上市,A股上不了就盘算着先H股,等全流通政策成行后重新申报内资股转换,但是这一等就等来了跑路了,由于内资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融资等信用交易业务受到诸多限制,不像A股上市公司股东那样,既可享受高估值又能通过各种股权质押实现融资,结果政策没落地,公司债务危机就来了,结果老板直接跑路。如果全流通,起码还有那么一点腾挪的空间,减持无息借给上市公司,或者卖个壳什么的。对比起当年差不多的小伙伴步森股份(002569.SZ)、乔治白(002687.SZ),不同的市场带来了不同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