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港股>港股常见问题> 港股打新的频率多少合适?哪些股不能打?

港股打新的频率多少合适?哪些股不能打?

2019-01-28 10:30:39  来源:港股常见问题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8分钟的时间

港股打新的频率多少合适?哪些股不能打?

时间:2019-01-28 10:30:39  来源:港股常见问题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港股申购新股的中签率很高,但是中签了并不意味着赚钱,反而有时候会亏钱,所以掌握好申购新股的频率的很重要,那么,港股打新的频率多少合适?对此,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港股打新策略。

港股打新的频率多少合适?

港股打新的频率多少合适?

对症下药,想要使港股打新的回报能够更加平滑(回撤较低),同时提升命中率(正回报概率),可以从打新标的筛选以及打新操作两个方面来实现。

策略一:剔除创业板和集资额大于6亿港币的新股

创业板的股份十分容易筛选,凡是看到四位数代码并且“8”字开头的公司就是创业板上市。

中大盘股没有明确的定义,市场惯常的做法是观察上市公司的净集资额(集资额减上市费用),一般而言都会在数百页的招股书中列明。然而考虑到部分散户可能一年看不到五十页书(朋友圈小文和孩子成绩单除外),所以我们利用几乎所有看盘软件都能够轻易找到的最大集资额来界定。虽然牺牲了部分专业性但节省了投资者查找资料的时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如果集资额超过6亿港币的上市公司,请直接剔走。

进行了这一简单动作,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筛选后的操作次数从76次大幅减少到29次(操作频率降低),平均回报从16.5%直接翻倍到31%(回报更加稳定),正回报概率也提升了接近8个百分点至68.97%(盈利曲线更加平滑)。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操作,组合的参数却优化不少。

策略二:新股高开,以开盘价止盈;如果低开,反弹到成本价离场;假如一直不反弹,以当天收盘价止损。

对新股筛选后,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命中率,还可以在操作上入手。

A股新股连续涨停后股价回落往往需要数个甚至十几个交易日,香港新股并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因此经常会在一个交易日就完成了上涨下跌的动作。

如果不介意稍微压缩平均回报率,那么“赚钱就跑”的操作原则使回报更加平滑。具体实现形式就是一开盘的时候,如果是赚钱的单子,那么马上就止盈;如果一开盘就亏钱,那么挂一个成本价高一点(招股价外加1%手续费)止盈就可以去打麻将了;如果一直到临近收盘都没能平仓(价格一直在挂单以下),按照收盘价止损离场。这个操作比单独的策略一要花费多大约5分钟看盘时间,但效果非常明显。

增加了主动操作的打新策略平均回报从31%降低到23%,但正回报概率(不亏损)提升至82.76%!这意味着本金保护程度相当的高。

要知道,在所有的投资策略中,超过70%正回报概率都是非常罕见的。

哪些股不能打

1、内地银行股,二级市场一堆1倍PB以下的银行股,你在一级市场按照1倍PB发,典型的高估值,这种新股不能打;

2、券商股,券商股是典型的周期股,行情好的时候发行定价高,比如2015年6月发行的华泰证券,上市当天涨了5%。行情不好的时候即使定价低,市场也不认可,没必要打;

3、纺织服装类股,这类股在香港市场估值低,以往类似新股也表现不佳,没必要打;

4、海外上市公司:虽然港交所一直在引进除中国大陆之外的公司上市,包括日本、新加坡、欧洲等地,但是以往该类公司上市后多数表现不佳,所以不建议申购此类新股,2017年好些新加坡的小型公司在香港上市,表现参差不齐;

5、估值极高的上市公司:很多上市公司上市时赶的时间点非常好,正好赶上热点,例如2013年上市的辉山乳业,当时正值原奶价格暴涨,辉山上市定价极高,甚至比二级市场同类型上市公司现代牧业的估值都高,虽然认购热烈,但是上市当天表现不佳,这种就属于上市公司完全没有给市场留出水位。

对于估值较高的上市公司,这一逻辑并不适合高科技公司,香港交易所目前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较少,似乎市场对这类公司饥渴过度,因此,即使是高科技公司定价较高,市场仍会踊跃申购,当然,在我心里,美图这个公司不能算高科技哈,这公司本质上就是一卖手机的公司。

6、周期股:这类公司如果发行的时候正好处在上行周期还好,如果正好在下行周期发行新股上市,建议回避;

7、小市值上市公司:其实港交所经常有市值在5亿港元以下的公司上市,这类公司里面经常有黑马,也是暴涨暴跌的集中营,对于这类公司,我的看法一是看行业,二是看估值,行业前景好估值合理的公司上市时暴涨可能性极高,但是对于前景一般估值也不便宜的公司,建议回避;

8、地产股:除了2017年内房股大涨之外,以往内房股PB值长期维持在1以下,对于按照净资产以上发行的地产股,相比于二级市场同类型公司,几乎不具有任何估值优势,这一点上和银行股类似。

对于不能申购的港股新股,追根溯源,就是一级市场发行价相比同类型公司的二级市场价格,不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