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有A股和港股投资经验的投资者
港股配置需求仍在
去年的香港市场,属于贝塔市场,更多的是赚市场上涨的钱。这是因为,一方面去年外围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投资者情绪高涨,风险偏好较高;另一方面,港股估值洼地红利不变,企业盈利水平上升,且和A股市场的相关性在较低。相比之下,今年属于阿尔法的市场,除了美联储加息顾虑外,“去全球化”效应逐步显现,这一情况下,投资者相对保守,因此精选优质个股成为决定投资回报的关键性因素。
在去年的港股牛市中,南下资金功不可没。Wind数据显示,2017年港股通净流入总额约6315亿元。不过,南下资金在2018年1月创出新高之后,2月开始有所回落,随后继续减少。对此,师婧分析,南下资金从沪港通和深港通两个渠道流入。实际上,沪港通的资金从香港市场净流出,而深港通的资金仍为净流入状态,可见资金配置港股的需求仍在。针对沪港通资金流出量较大的情况,师婧解释,部分港股配置已达标准,获利了结去年收益,一些资金为避险或换手而先行退出。此外,她表示,5月虽然仍为进流出状态,但流出量较4月有所减少,且目前较多深港通基金即将成立,港股也在3季度和4季度有更多IPO上市,将增加港股吸引力,长期看来未来港股仍有较大配置需求。
针对此前港币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美国减税导致大量资金回流美国市场,4月香港监管部门开始购汇稳定汇率。她进一步指出,1997年香港有9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占GDP比重约52%,目前则有约4400亿美元外汇储备,占GDP比重117%,可见香港有足够能力维持港币稳定。在她看来,对汇市波动无需过度悲观,其对股市影响有限。
内地的小伙伴们如何投资港股呢?
如今内地股民购买港股的要求限制已经越来越少了,以前的条条框框都变得不太重要,简单来说,要是你打算不去香港就能直接买到港股,可以直接去银行办两地一卡通。当然,也可以直接持有港澳通行证去香港,在香港的银行直接开设账户,也能有购买港股的资格。
最近国内也开通了港股通,包括沪港通和深港通两种,进一步降低了门槛。而直接购买的话,一般则是通过专业的新兴互联网券商,比如老虎证券。
内地的小伙伴们要想购买港股,从合规合法的渠道上来说,目前只有三种渠道。
一是购买国内投资港股的基金。资料显示,国内投资港股的基金,主要包括场内和场外两大类,普通开放式基金都属于场外基金,每天以公布的净值作为申购赎回的价格。而封闭式基金、LOF、ETF这些基金等为场内交易基金,有即时行情。封闭式基金可以直接通过账户买卖,LOF和ETF既可以通过账户买卖,也可以通过场外进行申购或赎回。
二是通过沪港通的形式购买。沪港通是由中国证监会在2014年4月10日正式批复开展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证监会指出,沪港通总额度为5500亿元人民币,参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资金账户余额应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所以,相对于基金投资,50万元的门槛并不是特别亲民。从沪港通的机制上来讲,这是港交所和上交所、深交所协作的一种资金往来通道。
大量通过港股通的资金偏爱于配置一些稳定的国企和民企龙头,所以普通投资者如果想要通过港股通购买港股的话,可以关注这类牌照型或者垄断型企业。
三是去开一个香港券商/银行的账户。香港金融市场由来已久,券商竞争激烈,现在整个香港市场券商有1000多家,但是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真正占据大量交易量的也就只有那么几十家。根据港交所最新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按照交易所的交易量排名,可以将这些券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排名在1~14名,交易量总和占交易所的54%左右,这14家券商里面有12家都是外资券商。外资券商在香港历史悠久,比较常见的有美资券商,比如美林、高盛、大摩、小摩等;而日资券商方面有野村、山一、大和等;英资券商则是,获多利、渣打、汇丰为代表,剩下的两家一家是中银香港,以及香港本地的耀才证券。
第二个层次,排名在15~65名,交易量占港交所的34%左右,其中以花旗、辉立为代表。
第三个层次,则是65~500+之外的券商,交易量占比10%左右,这个档次的券商各有千秋,在服务和费率也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这些香港的券商,更多的是在服务香港本地的客户,他们开户方式也多以营业部柜台的形式办理,也就是说,大陆居民想要开一个传统香港券商的账户,必须飞去香港亲自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