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因素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沃伦•巴菲特曾经这样解释:“当以投资为目的来评估证券与公司的时候,总是得同时将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相互印证加以考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位只以定性因素为导向的分析师说,‘买正确的公司(有良好的前景、行业发展和管理),股价会照顾好自己的。’另一方面,定量因素的发言人则会说:‘在正确的价格买进,这家公司(以及这只股票)会照顾好自己的。’在证券市场当中让人愉快的结果是,不管采用哪一种观点都可以赚钱。当然,所有的分析师都在一定程度上混合使用了上述两种方式——他之所以被归类为某种派別,主要是取决于他对各种因素的侧重不同,而不是他会采用一组因素而摒弃另一组因素。”
当同时有两只股票同等吸引人时,定性因素的考虑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投资者只能买得起其中一种时,公司的规模、公司的品质以及它的产品、投资者对于行业的知识背景,还有卓越的管理团队等等就要全都纳入考虑中来了。
稳定性好过灵活性
因为两只股票的基础条件类似,从中难以选择的时候,格雷厄姆和多德建议,选择规模较大、较为成熟的公司比不成熟的公司占优势,这是因为前者的稳定性较高。稳定的股票一般能在市场动荡的时候能更好地保住价值,因为有惰性作用,能在市场下滑时帮助他们抑制下滑,不过在市场上涨时,这样的惰性也被证明会对股价上升产生阻力:
没有经过训练的买家常常把高知名度当作购物的标准,即使付出相对较高的价钱也在所不惜。
规模不是缺陷
可以说是一种补偿作用,实际上我们看到,当成功的小型公司的价值增长倍数的时候,比那些早已取得如此成绩的大公司的表现要让人印象深刻得多。
尽管如此,格雷厄姆自己倒是大、小公司的股票都会买,而且他发现,精心挑选过的大公司的增长速度也是很快的。
投资者常常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认为小公司的股价表现一定胜过大公司。现在已经有研究表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原因主要出在对数字的错误理解上。研究真正显示的是,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公司一~这些公司的市值因此也相对较小——的确表现更好。尽管有这个新证据,投资专栏作家大卫•杜瑞曼仍然写道:“我找不到任何一本商业杂志或是财经刊物里面会没人说小股票是今天的主战区的。谣言传得旧了就再也无法纠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