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傅海棠> 【傅海棠最新股市评论】货币是什么?

【傅海棠最新股市评论】货币是什么?

2019-05-08 21:51:57  来源:傅海棠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9分钟的时间

【傅海棠最新股市评论】货币是什么?

时间:2019-05-08 21:51:57  来源:傅海棠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傅海棠货币论:货币是什么?

货币,俗称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再也离不开的东西。吃饭要花钱、穿衣要花钱,出行要花钱,住宿也要花钱。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这是共识。钱似乎看起来是万能的,所以才有那句俗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傅海棠货币论

每个人都在跟钱打交道,但是,你知道什么是钱吗?你知道钱的功能不只是买东西吗?你知道今天的钱早已不是以前的钱了吗?你知道自己日常所理解的所谓货币超发、所谓放水会通胀等观念是错误的吗?你知道货币政策是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政策而且会影响到你的衣食住行吗?

对决策者而言,理解货币的深层内涵,巧妙运用货币政策,可以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繁荣,可以实现经济腾飞、国家崛起、人民富足。

对个人而言,懂得运用货币知识、巧妙利用货币政策,是实现人生成功的基础。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里的理财,其实就是运用货币政策让自己的钱增值的方式。

所以,货币是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因素。研究经济学,必须从货币开始。

一、货币是交换媒介

对于货币的定义,应从货币的产生说起。

在人类社会早期,家族或较小的部落之内实行资源共享制,部落之间以物换物,都不需要有货币。随着部落扩大,部落之间的物质交换越来越频繁,以物易物逐渐显现出局限性,需要有中间物来满足交换的进行。最先出现的中间物,就是货币。因此,就货币本质而言,它是一种交换的媒介物。

举例来说,假设甲部落种植的小米有剩余,乙部落的布匹有剩余。两部落之间可以协商若干小米交换若干布匹。此时,小米和布匹互相交换,无须货币参与。但如果丙部落有剩余的鱼也参与交换、丁部落的猎物也参与进来,或者每个部落都有多种物质要进行交换,则必须出现非常复杂的计价模式:小米对布匹、小米对鱼、小米对猎物、布匹对鱼、布匹对猎物,等等。货物越多,越不方便。如果有100种物品参与到交易环节,则需要有5050种价格模式。记忆、使用这些模式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就会妨碍交易的进行。因此,所有参与者就都期望有一种东西能起到媒介作用。这种起到媒介作用的东西,就是最初的货币。

最初的货币,应该是普通商品,具有如下特点:

1,是社会通用的必需品。比如,也许各部落间都需要消费小米,则小米可以成为最早的货币。布匹也有可能成为最初的货币。

2,便于储藏。不易毁坏腐烂的物品,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储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用来交换。

3,便于携带。过于笨重的物品,搬运不变、携带不便,难以成为共同接受的媒介物。

4,供给适量。在各个部落之间,货币应该是供给难度基本相当的,比如小米或者布匹,它作为定价基准可以被大家共同接受。如果供给过多或者过少,都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随着人类交换规模的逐渐扩大,普通商品越来越难以满足“便于携带”的需求,于是,特定区域的人们或约定俗成、或以群体意志统一,充作货币的商品逐渐回归货物的本原,货币开始人为制造。此时,对货币新增的要求是:

5、不可仿制。由于货币具有购买一切商品的能力,几乎所有人都以获得和拥有货币为乐事,如果人造货币易于仿制,假冒的货币涌现,则货币的购买力将一落千丈。所以,最初的人为制造的货币,往往是稀缺物。如铜、铁等。当人类生产能力增强后,铜铁等物也变不再稀缺,保真功能下降,自然界稀缺的黄金白银才会逐渐走上历史舞台,成为货币的代名词。

当金银成为通用货币,它就失去了“通用必需品”的特征,而成为货币专用物,可以满足货币的其它特点。但由于金银的稀缺性,它无法满足“供给适量”的要求。所以,人类社会从来就没有将金银看做是唯一的货币,而是将金银作为货币的最终锚定物,社会上通用的货币往往是其它金属铸造的。

铸造货币是有成本的,且成本并不低。但铸造出来的货币未必能满足“不可仿制”的特点。为了能提供足量货币且成本低廉,纸币就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

纸币印制近乎0成本。它的产生,充分证明,人类是理解货币本质的,即货币是一种媒介物。货币本身可以完全没有价值,只要它具有交易的中介职能,能被买卖双方共同接受即可。所以,真正的货币,可以是普通商品,也可以是稀缺金属,还可以是黄金白银,更可以是印刷的纸钞。

纸币本身的使用价值可以是0,但纸币标记的价值却可以是无限的。只要交易双方认可,一张纸的价值可以相当于一栋楼。道理是如此浅显,所以纸币的发行者总是按耐不住冲动要多发行一些纸钞,而纸钞多了,购买力减弱,人们就会失去对纸币的信任。所有的纸币发行者,无论是政府还是商业企业、银行,都被人们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要取得人们的信任,纸币又不得不回归传统的物质本位,要锚定黄金白银等硬通货,否则,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时代永远在发展。二战以后,天下乱局平定,世界进入和平时期,各国政府稳定性日益增强,政府发行的纸币日益具有牢固的信用基础,即便不再锚定金银,纸币的购买力也不受影响,政府具有了自由发行纸币的权力和能力。直到这时,纸币才无限接近了货币的本来属性:交换媒介。

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货币的周转已经开始摆脱实物形式,电子记账的普及,使得货币电子化成为可能。网络时代后,货币的支付职能也从实物化转向了电子化。如今,在世界央行层面,新发行货币已经无须印制纸币只需要电子化记账了。商业银行更可以通过贷款等方式创造新的货币,这一过程,同样可以通过电子化来完成。于是,人类社会进入了电子货币时代。

电子货币具有一切货币的属性,但它的创造成本却真正降低到了0。这使得电子货币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媒介。

媒介,本就可以无所凭依。每一个获得货币的人,目的都不在于货币本身,而在于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拥有货币,等于拥有了购买其它一切商品和服务的权利。货币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人们实现交换的目的。

交换的媒介,既是货币的本源目标,也是货币的终极目标。只不过,货币诞生以来,古今中外的各色人等曾经长时间忽略了货币的这种本质,以至于走向了错误的路径,甚至完全背离了货币的本来意义。

比如,中国明清两朝曾经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将白银作为货币,就是没有看清楚货币的本来目的,从而将一国经济命运完全系在白银上,而白银却不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土地八成以上的白银来自于日本、南亚和美洲的输入,尤其是美洲。最后,这种出产于国外的白银,掏空了中国的经济。

在中国1567年将白银作为本位币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以英国为首先后进入了黄金本位币时代,货币挂钩黄金,长达数百年时间,也曾长时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一直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灭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黄金作为硬通货基准物的荒谬,人们才逐渐抛弃了黄金,转为重视本国纸币以至于当代的电子货币。

只有在人类清醒认识到货币的交换媒介本质后,货币的职能才得到充分的发挥,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强,以至于研究经济学,必须先从货币学开始。

二、货币是劳动凭证

如前所述,货币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起到了交换媒介的作用。人们通过商品交换,获得货币,目的不在于货币这种物,而在于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

那么,货币为什么会具有购买力呢?

我们回到本源。假设甲种小米、乙纺布匹。甲到市场出售小米,获得货币,可以转而到乙那里购买布匹。乙出售布匹,获得货币,可以去市场购买小米。在这个交换过程中,货币仅仅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对甲乙而言,出售自己的生产物、获得货币,其实就是将自己的劳动所得兑换成货币的过程。换言之,甲乙二人出售的是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是自己劳动的凭证。即,货币就是劳动凭证。

不同人的劳动效率不同,劳动产出也不同。市场的定价机制将劳动的价值展示出来。比如,甲一年的劳动所得是若干小米,出售后得款1000元,乙一年劳动所得是若干布匹,出售后得款2000元。我们就可以说,乙的劳动效率比甲高。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工人劳动报酬的差异,也被认为是劳动效率的不同。

同样的人、同样的一年劳动,所得有所区别,曾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亚当斯密归之为分工不同,马克思则认为是资本家有剥削。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并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学说。这个话题,是另外一篇大文章,这里且不展开。

我们还是回归到货币的本源。甲一天的劳作,种植了若干小米。在物物交换时代,能换来一定数量的布匹。从某种意义上说,甲是在以自己的劳动与他人的劳动进行交换——小米是劳动产物,布匹也是劳动产物,以小米换布匹,就等于以劳动交换劳动。

在货币作为媒介参与交换后,甲把小米拿去卖掉,换回来的是货币。此时,货币就代表着他的劳动,换言之,货币就是他劳动的凭证。他把花不完的货币储存起来,等待以后的时日再拿出来花,就等于把自己的劳动储存起来了。

也正因为如此,社会货币的存量,就等于当前劳动的剩余,留待换取未来的劳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货币存量要求未来有足够的劳动。只要未来有足够的劳动,货币的购买力就不会衰减,否则,货币将会贬值。战乱年代,货币之所以会贬值,就与那时候的劳动量减少有关。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流行高福利,其中就包括养老的福利。很多人也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只要现在有钱,将来养老就不成问题。其实,如果从“货币就是劳动凭证”角度出发,未来的劳动量如果不足,价格就可能非常贵,所谓“都有钱等于都没钱”,如果每个人都攒足量的货币,等待未来养老之用,而未来能提供养老劳动的人非常少,则货币就会等同于废纸。

不同国家的货币,体现的是各自国家的劳动效率。国与国之间的货币兑换,其本质是劳动的交换。所以,我们才说,汇率体现着两国的劳动效率。劳动效率高的国家,货币的购买力就更强一些,汇率就更坚挺。劳动效率低的国家,货币就弱一些,汇率就不稳定、易贬值。

货币互换之后,如果用于采购对方国家的商品或服务,补充本国不足,这就是劳动的交换,对于增进本国财富是有益处的。但如果货币兑换之后,去购买对方国家的固定资产(如房子、土地等),就等于本国劳动成果永久离开本国,对他国有益处,对本国无好处。所以,国家应该限制资本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

三、货币是财富载体

如果是以物易物,甲的小米换回布匹,每一份劳动都对应一份劳动产出。换回的布匹就等于是甲的劳动。在货币时代,甲卖出小米,换回的是货币,就本质而言,货币等于甲的劳动,只不过,甲不再是此时把布匹拉回家,而是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时候再来拉回布匹。此时,货币,就等于是甲储存的布匹。

有货才有币。货币一定对应着一定的货物(商品)。假设只有小米和布匹供应的市场中,如果甲手中持有若干货币,而生产布匹的乙因故停止了供给,那么,甲的货币将成为废纸。

事实上,如今的货币时代,健康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量往往远小于国内的货物总量,因为并非每一项新生产出来的货物都要有对应的货币。比如,100个农业产品种植户生产出的粮食出售时,未必全部卖给货币发行当局,而可能卖给其他原本就持有货币的人或者机构。这些原本持有货币的人或机构购买了粮食,但社会上的货币并没有因此增加。

粮食如此,其他商品也是如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货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新增的商品供给没有准确对应着新增的货币供给。所以,货币的供给往往是落后于新增产出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货币是存量,而产出是新增量。

由此去推断,任何负责任的国家的经济体都面临着货币供给短缺的问题。这一问题,是造成一切经济问题的总根源。

在硬通货时代,新增货币是以社会的黄金白银产出总量为基准的。黄金白银的产出数量总是有限的,所以货币不足是各个国家的通病。一会儿通胀一会儿紧缩,根源就在于货币供给不足。货币供给不足,对经济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以后还会谈及。

进入纸币时代或者电子货币时代后,货币增发的锚消失了,货币增发的权力集中于央行,而央行长期受到错误的货币理论影响,忽视了社会货币供给不足的的尖锐问题,反而动辄加息或者收紧货币供给,从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经济萧条乃至衰退。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某企业以10亿元货币投入,建设完一栋大楼。随后将这栋楼以15亿元的价格卖掉。此时,企业回收全部货币并且有盈余,业主持有这栋楼的权益,价值15亿元。看起来,这是社会财富增加了15亿元,如果以传统的农耕时代的货币供给,社会理应增加15亿元的新增货币。但是,在电子货币时代,可能没有任何新增货币供给,只是以存量货币就完成了全部建造和销售过程。

对中国这样的基建大国来说,10亿元的基建投入,可以循环无数次。结果就是社会上可能新增了100栋楼,价值可能超过1000亿元,但却几乎没有新增的货币。

所以,基建大国、生产大国的货币购买力从来都是十分充足的。因为货币的供给远远低于社会的产出。

决定一国货币购买力的,永远是货币所对应的货物是多还是少。货多,则货币强,货少,则货币弱。

因为货币对应的是货物,人们又异化了货币的这一特色,养成了储藏货币的习惯。这就涉及到货币的功能问题了。

关键字: 股市
来源:傅海棠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