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对冲基金的发展历程
泰国经济在发展之初,所采取的主要是粗放式的经营格局,即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资本的投人,而缺乏技术方面的革新。进人90年代以后,泰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接近9%,资本投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约为11.4%,而全要素生产率却为一2.6%。可见泰国经济多年以来一直是在走一条单纯注重规模而忽视技术含量的道路。随着泰国经济的不断壮大,泰国政府并未把握住时机,国内产业升级缓慢,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没有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既不能适应出口国际市场的需要,也无法消化国内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使得泰国商品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泰国商品出口额的缩小,直接导致经常项目账户的长期赤字,造成泰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账户严重失控。据统计,1996年末泰国的经常项目赤字高达16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3%。
与出口导向型经济相适应,泰国自Ii年起开始实行以钉住美元为主的固定汇率制。泰国实行固定汇率制有其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尤其是加强外国直接投资者的信心,鼓励外国投资者在泰国进行长期而直接的投资;另一方面,.钉住美元为主的汇率制度可以避免由于泰株贬值而引发的引进型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泰国经济。此外,由于美元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职能,泰株钉住美元也有利于泰国进出口贸易的稳定,使贸易的对比与结算趋于简单化,使泰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据统计,泰国每年的进出口贸易中约有即%的贸易额是用美元进行结算的。泰国经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人了世界经济的体系之中。
正如任何事物有其正的一面则必有其相反的一面一样,国实行固定汇率制也是有条件和有代价的。近年来泰株对美元的汇价保持在25:1左右,所谓泰株钉住美元就意味着泰株汇率要随着美元汇率的变动而上下波动。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持续升值,迫使泰株也随着美元的升值而升值,致使泰株被严重高估,其价值与泰国的实际经济水平不相适应。泰株的高估实际为泰国的金融市场埋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此外实行固定汇率制,也意味着泰国政府对泰国经济的调节手段有了很大的限制。在固定的汇率之下,作为泰国政府一个组成部分的泰国中央银行在使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时,其效果将被大打折扣。声国中央银行为了使泰株对美元汇率在25:1的小范围内活动,则不得不保持泰蛛利率与美元利率间利差的相对稳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利用利率来调节经济的可能性。在1996年泰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泰国中央银行为了保持泰株与美元的利差,从而不敢利用降低利率的方法来刺激经济的复苏,致使泰国的经济调节政策很难充分实施。
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人泰国市场,同时也为了利用资本项目的充盈来弥补经常项目的亏损,进人90年代以来,泰国在资本市场上逐渐放松了管制。1990年4月,泰国宣布取消对经常项目国际支付的限制,1991年又减少了资本项目外汇交易的限制,1卯2年泰国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通过银行获得低息外国资金,E z.年又进一步放松了这方面的限制,增加了出人境时可以携带的外币数额,允许持有泰国离岸银行执照的外国投资者在曼谷以外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并允许这些分支机构拆借规定限额的泰株。特别是在1卯5年泰国政府推出了“曼谷国际金触安排.计划(BIBF),允许持有BIBF经营许可证的泰国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设在泰国的分行向海外借款,同时允许这些银行再将这些借款放贷给泰国国内或国外的企业机构,这样泰国中央银行就几乎失去了对于其金融机构借贷的限制,直接导致了泰国所负外债额的迅速增长。据统计,1996年在泰国的945亿美元的外债中,官方外债仅为278亿美元,其余均为私人机构所欠,其中经持有BIBF经营许可证的金融机构所负的外债即超过300亿美元,约占泰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7%0 1993年,泰国政府还放宽了另一项限制,即允许非泰国公民在泰国银行开设账户,进行存款、借款、自由兑换泰株等活动。此项措施的推出,大大加快了泰国资本市场自由化的进程,然而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外国居民大量持有本国货币的危险性。
泰国政府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全放开对资本市场的管制是与泰国的经济结构和市场完善程度不相适应的,并且泰国政府在其资本市场放开的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导致流人泰国的资本以短期资本为主,即流人泰国的资本多是流动性非常强的资本。这种资本投资于股票、期货和货币市场,以在短期内盈利为主要目的,当在某一市场上可以获得暴利时,便大量涌人该市场,当在短期内没有机会获利时,又会大量从该市场撤走。由于这种资本来去不定,因此又被称为“燕子资本”。这种资本的一来一去,往往会使一国经济受到剧烈震动。泰国的资本项目账户长期以来就一直充盈着许多短期且流动性强的资本。据统计,1993年至1996年期间,大约有500亿美元的外资流人泰国,其中至少有1/4的资本属于燕子资本。短期资本在泰国资本市场的集中以及泰国政府对于短期资本的管理缺乏必要手段为泰国的金融市场埋下了祸根。
多年以来,泰国政府一直在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泰国首都曼谷也一直在与新加坡、吉隆坡等城市争夺东南亚金融中心的地位,因此泰国政府将投往泰国的资金都引导向了房地产和股票等新兴市场,而没有投向生产性强的领域,造成泰国利用外资结构的畸形。这种畸形直接导致了泰国房地产业发展过快,而经济结构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更新与升级。据统计,1996年泰国对房地产业的投资约占外国直接投资的1/2左右,到1997年7月为止,曼谷市内的房屋空置率高达40万套,全国房屋空置率高达加%。由于房地产业的疲软,致使大量银行贷向房地产业的资金无法收回,泰国银行的坏账高达月加亿美元,而此时泰国的金融机构向国外的借款也相继进人还本付息期,进一步向国外融资已困难重重。泰国所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金融危机已到了一触即发的紧张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