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实战法则:“走为上策"的启示
兵法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意思是说,在敌强我弱,尤其是敌我力量对比较为悬殊的不利形势下,与其死拼烂打硬守,还不如主动撤退,避其锋芒,以退为进,易地以待来时再战。
在进行一场战役或博弈之前,必须得评估胜算几何。胜算大于50%的,可以考虑一搏:而胜算小于50%的,可以选择放弃。只有打心底有准备之仗,打那种稳操胜券的仗,才能确保己方胜多败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那些什么仗都不想放弃,都想打,却又心里没底而打不好的将帅,绝对无缘于“常胜将军”的称号。感觉那种没有把握、敌强我弱的战役或博弈,吃不准也搞不定时,选择放弃、就是将“走为上策"之计进行灵活运用的具体体现。
在分析战役或博弈的损益比时,我们通常不难看到四种结果:“第一种结果是自不量力,以卵击石,落得个全败的下场:第二种结果是信心朋溃,彻底放弃,走投降主义的路线,也无异于失败:第三种结果是拼死抗争,以付出较大的消耗与牺牲为代价,与强敬拼到底,到最后势均力敌,双方国然无奈握手言和,但己方已有实力与机会挑战劲敌了。所以在‘和为贵'的同时也就等同于宣布己方已失败了一半:第四种结果就是做战略上的后退与转移,利用纵深地带的空间和迁回作战的时间来与敌较劲,为战略反攻做好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因而也就有了下一次‘胜’的转机。”
“走为上策”之计对股市实战也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通常情况下,“走为上策”被多方运用得较为多些。在供求关系出现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下,面对实力不断得到增强的空方,多方也得考虑是否有必要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撇”的“走为上策"之计。此计用与不用。取与不取,也可以视情况不同预测和评估到以下四种结果。
第一种情况:死拼。静态地分析一个证券市场,如果一个容量暂时有限的市场,资金的供应和筹码的供给是稳定的话,那么其所对应的相应指数点位,也是能够均衡地稳定于某一指数区域的。但是,假如资金的供应速度远远小于筹码供给的速度的话,时间一长,势必多方弱、空方强了。这时,如果多方再死拼硬守,就很有可能陷自己于全面覆没的险境:相对指数区域自然是守不住的了,随着实力不断增强的空方不断打压,指数不断地下台阶就显得很自然的了。对多方的战绩而言,只能是一个“败家"。
第二种情况:投降。多方在实力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面对空方劲敌,只有以缴械投降,听命安排,甚至是“助纣为虐”来“苟且偷生"。具体表现为部分多方主力看做多无望,也将手中筹码反手做空,从而加入到空方的阵营中,合力打压股指。叛变的“多方”貌似得意,其实也是很失败的,因为其掌控不了主流趋势,为眼皮底下的一点蝇头小利而错失了今后潜在获大利的机会。
第三种情况:求和。在此情况下,多方主力面对筹码不断获得补给供应的空方主力,竭尽全力搬来资金供应上的“救兵”。空方主力强到什么程度,多方主力也得硬到什么程度,双方是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只能是空耗时间、精力、财力与效率,而落得个握手言和的结局。
第四种情况:走为上计。面对强大的空方主力,精明的多方主力既不死抗硬项,也不倒戈反叛而加入到弹压股指的空方阵营中,也不是无效率地和空方握手言和、使股指长期横盘在某个区域,不上不下,而使得市场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他们注重战略上的回旋与时机上的转折,以退为进,让你空方主力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地将股指打压到底板价的位置:等到空方主力得不到补给,战线拖得过长,而来不及收回打到多方腹地的那记“拳头"和那只“长手”时,多方主力则开始“斩空方之手”的行动了。多方主力必然掌握了胜之转机,丽在久已压抑的能量爆发、突发之际,乘势取得实胜的佳绩。
“走为上计”看似缺少硬拼死守的勇气,可就战略回旋的全局来考虑,不失为睿智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