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实战法则:善用利导思维
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利导思维,指的是凡事应当乐观或者帮达地来看待和对待,以便将思维导入安静的忘忧状态,从而用内心中的心理过滤器来过滤掉自卑、烦躁与郁闷的心理杂质。
有少数投资者正起缺少了这种利导思维的机制,才落入了自我否定的误区。本身凭实力,靠机遇是有成功可能的,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机制及其主导下的达观心态,面只能与幸运女神失之交臂了,这些投资者往往拿自己的短处来比别人的长处,结果只能是越比越把自已比得更短,比到彻底自我否定。而最终跌入妄自菲薄的陷阱。很难想象。一个连自我欣赏、自我激励都学不会的投资者还能有什么自信心来应对挫折、去克服困难?还能有什么内驱力来帮助其善假借外力以拥抱成功并锁定果实?所以,缺乏利导思维以至于陷入自卑境地的后果是可怕的。
和谐之道,真谛在于能寻找到动态的平衡和适时的补偿。例如对盲人来说,其丧失了视觉器官的功能,但他能依靠超常的触觉和听觉来进行补偿,方向感丝毫不比常人差,又如对囚徒而言,其失去的是自身自由,但同时他又获得了异于常人的、广阔的心灵自由:虽囚禁于牢笼,但其思想却犹如脱缰的野马一样是任何力量也细不住、扎不牢的,至于想的内容、格调高低是另当别论的另一层面上的意思。有了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补偿机制,人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身残志坚的物理学家霍金先生是最有理由为自己找到自卑和气馁的理由的,不但坐在轮椅上丧失了行动自由,而且还失去了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使用架在轮椅上那特制的键盘达到的最快速度也仅为常人的1/5。但霍金不正是凭着生理的巨大缺陷所造成的自卑感所引发的巨大的补偿力和代偿力,接二连三,地创造了多项天文学和物理学方面的著名理论,而为世人所瞩目,为世人所敬仰。正应验了一句哲理:“伟大的生命其实就是一部奋斗史,显示了借补偿作用而获得成就的可能性是巨大的。”
当投资者在股市中因一时的失利或暂时的心态失衡,而存在着解不开的心结的时候,倒是不妨可以将利导思维的补偿机制借来一用的,现就举以下二例吧。
(1)是在获利的状态下
幸许会有不明就里的投资者会说,“获利了”。还有谁会心理不平衡呢?其实,的确有,还不少。市场中确实有那么为数不少的投资者,即使获利了而且战绩还不菲,但仍会为没有买在最低价,卖在最高价而自怨自艾,不是怪自己运气卷,就是怪自己水平凹。结果,赚也不行,亏更不行,总之,任何时候。诸如此类的人士都享受不到,也享受不了投资的乐趣。
实际上,此类投资者无法感知知足与快乐的重要原囚,就是没能用利导思维来补偿自己内心中的不平衡。其实,又有什么不平衡的呢?毕竟还是获利了吗?这就很不易了,因为娶占到6成到7成的投资者还亏着呢。再深入一步说,最低价和最高价又哪里是我等中小散户能买出来或卖出来所形成的,因为就算“天塌下来总还有高个子去项着"吧,所以最低价和最高价的风险与实崽就留给“胃口大”的主力去消受吧。再者说,考虑到大主力资金运作的成本,墩低价和最高价在该成本中一加权平均的话,真还不知道谁的投资成本大呢?毕竞,船小好掉头吗!能够这样想,也就能释然了。
(2)是在亏损的状态下
亏损谁能没有?说到底,还是一个亏多亏少、颓亏偶亏的问题,就算是神如沃伦·巴菲特者,也不能保证其每次投资都能百发百中,屡试不爽,能做到“十次投资中有两次亏损”就已相当不错了,巳菲特之所以成功的真谛在于积小胜为大胜。而决不是“让我一次赚个够”或者是“就我永远不亏损”。
在利导思维下,应当这么认为,暂时的亏损给了“我”一次深刻反思的机会,使自己能更全面,更透彻、更诗晰地认识自我,以利自己今后再战且战之能胜。叩使套本亏损了也不应怨天尤人,或者更是让自已在内心中折磨自己,而要想到可能还有人比自己套得更深,输得更惨,自己的暂时套牢和账面上的亏损还不足以影响到日常生计和生活质量,因而显得幸运得多了,非但不应感到沮丧,反倒为自己感到庆幸才对。
按辩证法的观点,事物总是阴阳交戈、亚为利弊的,就看我们怎么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多退一步想想,多换个角度考虑考虑,就不会有啥解不开的疙瘩了。
相信坚定执著加自信的投资者定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死胡同,而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