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实战法则:股市中的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揶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药用反应便被称为“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先理反应者、又被称之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类群体中人的特点主要有: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爱依赖他人。
其实绝大多数人有过这样或那样类似效应的经历和体验,“感冒”就是一个可以一用的例子。感冒的经历,人人都有:一般性的感冒,即使不服药,通常情况下,一星期左右的时间,患者大体也就痊愈了。而大多数患者之所以选择服这药、服那药,缘由也就是在于“安慰剂效应”,感觉到服了药之后,感冒的病症能轻些,感冒能好得快些。而实际上,服了药之后,痊愈的速度大体上也得要个5~7天。
“安慰剂效应”有时也的确能帮助患者在克服绝症的困感时大显身手。如果哪位患者得了不治之症,已无药可救、周围医护工作者及其家人不妨可用“安慰剂”一试:告诉患者实质上的安慰剂是某厂新研发的特效药,患者体内的免疫激素可能会增大分泌量,而扼杀住不治之症病变细胞的扩散。率许,有不少患了绝症的患者不经意间康复了,就是得到了“安慰剂效应"的愚泽呢!
“安慰剂效应”在股市中也能对广大投资者起到或是正相关或是负相关的作用。正相关作用下,投资者会认为管理层或上市公司的经营团队重视自己,重在维权以保护其利益,而增强投资和持股信心。于是,大盘或股价会在安慰剂效应的作用下走出一轮涨势。反之,负相关作用下,投资者会认为股市中的强势一方利用糖衣包裹和粉饰下的无用物质来愚弄他们,自身权益势必受到威胁,与侵害。于是,持股信心荡然无存,引发大盘或股价走出一轮跌势也就不那么令人感到奇怪了。
“安慰剂”效应在股市中正相关的例子主要有:上市公司对算股东是“投其所好”,年度分红时,爱动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式,向股东们派送红股。虽然派送红股后,股东们手中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的数量相应有了增加,但是按照除权公式计算过的该公司股票价格却相应下降了,尽管持股数量的增加和股票价格除权后的下降这两者间两相抵消,而使股东们暂时不能够收益。但是,在“安慰剂效应”下的股东们仍是乐此不疲,原因无他,正是在于他们感受到手中持有的股票数量较以前相应增加了,即使价值因除权效应而没有产生多大证券市场的、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就拿起自于2005年年中的股改来说吧,要想摘去长期困扰股市发展,重压在广大投资者心头的由“国有股,法人股流通问题”铸成的那柄达摩克利斯剑,靠闭门造车不行。靠发布行政命令的方式更不行。行的是和市场参与各方保持有效沟通,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决定按市场化表决的方式进行股改对价:或送股或送相应权证及现企。因为有大到机构投资者,小到中小散户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并履行表决权利,使市场参与各方普遍感受到了类同于“霍桑效应”中的尊重与关注,感觉到自身在解决股市及其相应上市公司遗留问题的特殊地位及其相应作用,所以才产生了积极参与,热情配合的效率与激情,出乎想象意料之外地在仪仪一年半的时间里卸去了重压在股市之上的最大的一块由内生问题形成的石头,使今后股市的长期向好有了可以无穷想象的空间。
股市中的“霍桑效应"可以提示管理层。应结合因情与实际,以构建和谐社会和重要组成部分为目标。打造能够判求证券市场参与各方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动态平衡的利器。一方面,不能光为了直接融资规模上的效率问题,而忽略了投资者的热情与资金和心理上的承受力: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照顾投资者寻觅交易性差价的机会,而放弃了利用人民币开值及奥运会、世博会的机会来壮大市场规模,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机。再也不能重返甚至重陷入为扩容而扩容,为教市而教市的那种“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性循环的老路了。
“霍桑效应”至少可以启示管理层,尊重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将会营造出效率与信心以及资金上的乘数效应,因为股市从来都不缺资金,缺的只足有没有被重视、被关注之下油然而生的那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