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实战法则:股市中的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也被称之为“短板理论”,指的是一个木桶最大的感水量既不是取决于制造该木桶所使用的材质,也不是取决于该木桶内壁的容积,而是取决于桶底最短的那块木板的厚薄。尤其是在整个桶盛满水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预应力的大小。如果桶底的那块板很薄,或者是与其他比他长的木板之问缝合、粘接时有间隙,那么可想而知,甭说让桶盛满水了,就是稍微给桶注点水,这些水都有可能从桶底的那块短板处漏出。由此,引中出决定一个人或一件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不在于这个人的长处或那件本的优势所在,而是在于这个人有没有无法克服的短处,在于那件事有没有无法弥补的劣势。
心理学中的“木桶效应”,常指一个在力求身心健康、与社会环境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有没有那块导致其产生心理障碍与问题的所谓“短板"。如果有那块“短板”,却又浑然不知,势必影响其身与心及环境之间的和谐:如果没有那块“短板”,或者,即使有但也能自知、自查自改,那么成功的几率与可能势必就会大些。
股市中当然也有“木桶效应”,存在的“短板"往往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证券市场自身就像是一个木桶,市场发展的前进方向与跨越力度取决于市场自身发展中先天性缺陷的那块“短板",能否被换掉,或是被粘牢。
众所周知,2005年5月底以前的中国股市,当然是指沪深股市1500多家上市公司就有者先天性不是缺陷的那块“短板”。“短板”是什么?其实就是国有股、法人股的减持和流通问题。追根潮源,这块“短板”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国有股、法人股的历史遗留问题到底是怎么造成的,话还得回到1992年“南巡”讲话中邓公对尚处于鏹褓中的股市的定论:“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大不……”其实,邓公是以大智慧化解了当时对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观望态度的那部分人士,有可能对社会主义新兴股市的非议。此后十多年,股市只要一上涨,只要一有人提到国有股、法人股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到国有股、法人股减持以增加社保基金的论题,提到国有股、法人股与流通股井轨的问题,那沪深股市是必跌无疑,2001年的2245点下跌如此,2003年1783点也是如此。
市场参与各方都知道有这么一块“短板",但牵涉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即使是管理层中的有识之士也无人敢于触碰这一棘手问题,以至于使其成为困扰股市和谐、有序发展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外资也由于存在着占市值2/3的非流通股问题而缺少可资评晰的估值标准,面在进入逐步改革开放的中国股市的问题上聚足不前。好在新的党中央集体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指出了在解决证券市场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将“尊重和保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于是,证监会尚福林主席又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与姿态颁布并实施了经全体股东协商表决的股改方案,体现出了理性壑智的务实风范。由此,商悬在所有投资者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被智者用一年半的时间轻轻摘除了,封杀股市长期走牛的铁幕也被揭开了。
但这块困扰市场发展的“短板"被缝合、弥补之后,却未必就不存在次级的“短板效应”了,如沪深股市还是一直具有资金推动型股市的投机特征,常表现为资金推入时股市大涨,资金撤出时股市大跌。这证明中国股市尚缺乏稳定市场的、以长线持股为主的大资金与大主力,好在管理层除了扶持基金管理公司之外,还引导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合规资金进入股市。相信这块“短板”也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妥善解决。
第二,投资者自身的操作思路与投资习惯也犹如一个木栖,能否获得投资上的成功,取决于能否真正克服自身心态和手法上所存在缺陷的问题,能意识到存在这么一块“短板”,其实已经是在向成功靠近了。因为有意识,才能注意加以防范、克服甚至是改正,这是第一步的问题。坏就坏在仍有不少投资者仍存在投资思路上的误区,视趋势与节奏为有当无的问题,而热衷于短线追涨杀跌的大进大出,结果,到头来只能是应验了在证券市场中“顺势者赚,逆势者亏”的老话。
实践仍将会继续证叨,投机心态甚至足赌博心态,就是阻碍投资者资金账户上能拉长阳的顽石,就是那块最容易让您资金账户在频繁搏杀中出现跑、冒,滴、漏的、最弱的那块“短板"。别无他法,只有用价值投资理念的优势板来替换它,用把握趋势、踏准节奏的强力胶来紧固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