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实战法则:从心理学角度看股评
执业证券分析师开展股评,有时犹如气象分析员,根据季节云团、风力、对流等情况并加以综合,研判未来若干天的温度.晴雨和风力状况一样:有时则像牧师,对教徒布道股地为股民答疑解惑,帮助股民朋友诊断已买或将买个股的潜在风险与利润,以帮助其判断自身投资行为在时机与方式上的对与错。无论是从精神上的安慰,还是在方法上的指导,都彩显出了其存在的必要。但正如报纸或电台及电视台等大众媒体所尊意提示的那样:“股市有风险,投资领谨慎"。的确,股评家的观点是仅供参考的,任何将股评家的个人观点抑或是集体评论当成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股民朋友,必将在未来的投资征程中遭遇到轻信甚至是迷信的伏击。
即使是气象预报运用多么先进的气象卫星或是多普勒气象雷达等手段,有时其预报的准确率还是有所折扣的,例如报雨无雨,说睛不睛,尤其是在夏季预报的每日最高温度总有可能失真那么儿度。既然如此,那么。股评家在评判大势,预测点位上有这样或那样的闪失也还是可以理喻的,至少不会出现“冬天中说夏天”般的死多头或是“夏天中说冬天"的死空头——来误导投资者就行。
2006年3月中旬,上海市场曾就当时的点位区问“千三是腰还是顶”展开了一场辩论,目的是回答广大中小投资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当时在1300点上下震荡的上证指数能否闯过1300点大关。为此,上海某知名大报邀请当地的十三位著名分析人士集体会诊“千三是腰还是项”这一问题。43位股评人士虽然绝对看空者不多,但在即将全流通以及即将开闻1PO进行新股扩容的潜在压力面前,敢说1300点是自998点以来一轮上升行情“腰部”中维位置的还真不多,至少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八位股评人士,过多看重于偏空的因素。而不敢有多、唱多,言下之意,1300多点以上的区间至少在2006年上半年是无法胀上去的。
而按照相反理论最终得出的事实是,大多数人,大多数股评家又一次看错了行情。因为至当年五月中旬,上海股市已将千三跺于脚下,攻上了1678点的关隘。这再一次证明,股评家也是人,也食人问烟火,也受常态思维的束缚,也怀有从众趋同、多数不敢标新立异的保守心理,在股市评论中也按常理出牌,结果则是不幸地郝大跌了眼睛,至少在指正股市中期运行方向上出错了牌、打坏了牌。然而这还是可以原谅的。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就曾说过:“不要预测市场走势,因为那将是徒劳无功的。”虽然我们能够在股评家善意提醒和指导下知道中短期的趋势,但没有哪一位股评家敢拍胸脯、打保票地确切知道市场总体态势甚至蕴含其中的某只个股的股价涨跌方向。道理既简单又明了,因为股市是一个饱含着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开放性市场,而月所有参与者,大至机构主力、小至中小散户,面对一定容量的信息,观点和决策都是在个性心理下独立判断并做出的,况且中小散户的单个决策过程随意性强,感性成分多而显得有些片面,当“混纯效应”促使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时,情绪化的趋势也好,资金推入与撤出型的浪潮也罢,预利起来便带有-种随机搏弃、不够科学的影子。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一再证明,炼重事实、合乎规律,唯有独立思考,才能使参与主体在波幅或缓或陡的趋势中把握住涨或是跌的上流方向,无论是对单个投资者,还是对某位知名或不知名的股评家,这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股评家最忌讳的是:
(1)不能人云亦云,盲从随大流,“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2)不能一涨就唱多,一跌就喊空,做个形同骑墙的“两面派”
(3)不能情缙化地恩考问题,尤其是在项或低的切割转换中,尤其是不能不负责任地煽动大众的情绪。
(4)不要轻易预测顶部或底部,须知顶或底都是用资金炒起来或是用筹码堆出来的。
由此,奉劝诸位参考股评家意见时,不妨思考这么一些问题:(1)该股评家的可信度如何?
(2)该股评家是否进行了审慎的思考?
(3)该股评家做出趋势预测时是否理性的成份多,还是情绪化的成份多?
(4)该股评家做出的分析与原则,是否雷同于大多数股评家?
因而,也要建议今后的证券分析师的资格认证考试应加试心理学的公共课程,至少可以保证广大公众投资者不被心跑健康因素分值较低的分析师情绪化的误导,不致亏损,这才是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