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实战法则:股价高低贵贱之我见
再以价值理念为主导的投资者,在选择买入一卖出股票的时点上。也不得不关注买卖时点上的服票价位和价格,因为“贱买贵卖"即以相对较低的价位买入股票,以相对较高的价位卖出股票,成了想要在证券市场盈利赚钱的“不二法则”。
因为太过关注价格,有时未免有些计较,也因此而常常陷入不正确、不全面、不动态地评判股价高低贵贱的误区,这对投资者把握机会、规避风险都是十分有害的,具体表现在:
(一)宁可买低而不愿买高
一是表现为宁可实绝对价位上价格较低的股票,而不愿买入绝对价位上价格较高的股票,例加一档股票价格为5元,另一档股票价格为20元,5元一股的股票可能涨不到哪去,而20元一股的股票有可能涨到30元甚至更高的价位上去。但是,为了求稳心理,宁可买5元一股的。也不愿意甚至不敢去买20元一股的,这种心态常见于新入市的投资者。
二是表现为就某档股票,宁可在其相对价位上价格较低的时候选择买入,也不愿在其相对价位上价格较高但仍很可能有继续涨的时候选择买入。一般表现是:投资者一旦发现自己在某档股票上踏空了,即使该档股粟即使还能涨,也不愿再去买了。极端表现是偏执的投资者发现自己错过了菜档股票的最低价,即使该股未来的上涨空间再大,他也不愿再去买了。这种心态的投资者往往因为较为计较和较为固执而错过了许多中线买入的时机。资金持仓、跟涨大盘与个股的效宰较低。
(二)宁可买高而不愿买低
通常表现为“唯成交量马首是瞼”。而成交量处于地量的时候,股价才能见底,所以“唯成交量放大论”的投资者介入某档股票的时点,往往是该档股票处于上升中继形态甚至是顶部放量形态:该档股票的低价甚至是次低价几乎与这样的投资者无缘,他们要么是买在了该档股票中继上升的较高价,要么是有时不幸地买在了该档股票“天量见天价”的次高价甚至悬最高价。
由此观之,股价的高低贵贱还得客观、辩证地来评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区别对待、正确把握。关键是要看投资者到底足以绝对的、静态的眼光去看,还足以相对的、动态的眼光去看。
(三)以绝对的、静止的观点去看
以绝对、静态的角度去评判股票价格的高低,遁常是在一静态的时点上对数个股票在同期价格的高低水平之间做比较。按照证券市场中“存在即合理"的理论,一切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格都包含在了该股票当时和长期的走势中。虽然有价格底背离价值、项偏离价值的极端情况,但这毕竟是少数:长期来看,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是和价值相符的,也就是说,股票贵有贵的说法、贱也有贱的理由。
可以用绝对的标准去静态评判股票的高低贵贱,但却不能以此绝对化的观点来指导具体的买卖。不能说股价高的、贵的股票它就涨不了,也不能说股价低的、贱的股票它跌不了。能涨的、价格较高的股票即使再贵也得买,而会跌的、价格较低的股票即使再贱也不能买。
(四)以相对的、动态的观点去看
以相对和动态的眼光去评判股价的高低,通常是在长期的时间范围内,以动态的眼光来判断一档股票当前的股价是高还是低。很浅显的道理是,股票在没涨上去之前价格自然是低,而股票在涨上去之后价格自然是高;但关键是在没涨上去需横盘整理的时间会有多久,太久还不如拿资金去干其他能生钱的行当,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上的机会成本:还要关注在涨上去之后,是否还有维续上涨的动能与空间,有就买,没有就不买,道理就这么简单。
秦汉时期的知名富豪宣曲任氏之所以发家的一条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不论什么货物,也无论是价格上的高低贵贱,他都经营,因为他深知“只要东西好,不愁卖不出价钱”。所以,任氏家族的富贵延续了好几代人。至少从秦末到西汉武帝时,任氏家族的家道始终不衰。
其实“任氏理念”在股市中也一样是适用的,那就是:“不要管股价的高低贵贱,只要能涨的都是可以买进的好股票”。这怎么有点回綻到邓小平的经典理论:“不论黑猫白猫,只要能逮到老鼠的都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