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金所的系列新规出台,到周小川行长对股市的再度表态,似乎并未有效稳住“跌跌不休”的A股市场。显然,就当时而言,市场的投资信心已经降至冰点,而市场的投资与融资功能也已基本陷入减退的状态。
不过,当时市场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我们依然无法准确确认导致股市下跌的真正元凶。于是,在一段时期内,监管层也试图堵住大资金大机构恶意做空的渠道,试图让市场逐渐恢复到理性的运行状态。“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当属2015年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
显然,曾经的高杠杆工具,一度让市场陷入了全面疯狂的状态。但同时,当市场陷入重要性的拐点之际,已被激活的高杠杆工具却间接引发了市场的非理性杀跌,甚至还让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资金踩踏风波。
对此,经历了前一段时期的下跌风波后,监管层也真正意识到高杠杆工具的高风险性。至此,一轮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进程拉开了序幕。
事实上,早在2015年5月底,监管层就曾经要求证券公司全面自查自纠参与场外配资的相关业务。同时,还对恒生电子等以HOMS 系统为场外配资提供服务的机构给予警告,并逐步叫停了HOMS系统向场外配资提供的数据端口服务。
然而,在六七月的股市下跌风波爆发之后, A股市场的“去杠杆化”速度也骤然加快。其间,恒生电子、同花顺等公司先后采取暂停新增配资系统业务的举措。与此同时,不少配资公司也加快了整顿的步伐,而部分涉及配资业务的P2P公司也逐渐将业务下架,转而恢复原有的核心业务。
显然,经过这一段时期的打击后,监管层严查严打场外配资业务也开始取得了成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不少配资公司选择了更为隐蔽的操作方式,以此规避监管部门的监管。如此一来,即使前期监管层的“去杠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因不少配资公司采取了更为隐蔽的配资手段,从而加大了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
进入八九月份,监管层再度对场外配资采取监管升级的举措。其中,根据资料显示,监管层针对配资业务的清理整顿逐步向存量配资倾斜,而清理期限则是根据存量配资规模进行制定。//具体来看,存量配资在10亿元以下的券商,基本属于规模较小的券商,被要求在2015年9月11日前完成清理的工作。
而存量配资在10亿-50亿元之间的券商,则被要求在9月18日前完成清理。纵观相关的数据,存量配资规模在150亿元以下的券商,基本需要在9月底前完成清理整顿的工作。至于极少数拥有庞大存量配资规模的券商,则需要在10月底前完成清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监管层加大力度实行监管升级的举措之际,对恒生电子、铭创、同花顺三大涉嫌违规配资的公司,合计罚没金额高达6.05亿元。由此可见,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打击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对市场也构成了深刻性的影响。
在场外配资加速清理的过程中,或许会引发部分券商加快行动,而其间配资盘的清仓动作,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引发市场的剧烈震荡。与此同时,在当时市场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的大背景下,配资盘的接连清仓动作,实则也容易引发市场进一步的恐慌情绪。此外,部分不法资金也似乎看中了这样的契机,借助A股市场的漏洞趁机牟利。
当时在A股市场中,无论是场内融资规模还是场外配资规模,较前2个月的最高峰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沪深两市两融余额已经跌破万亿元关口,并创出年内最低数值。至于场外配资方面,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严查严打之后,也已经得到大力度的清理。然而,当时正加紧清理的存量配资盘,也仅有2000多亿元。显然,随着存量配资盘的逐步清理,场外配资业务也基本得到了全面性的清理。与此同时,结合场内融资规模的大幅滑落,实则A股市场的整体杠杆率也已实现大幅度降低的目标,而市场潜在的风险也在骤然下降。
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市场加速“去杠杆化”之后,虽然市场的潜在风险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对于以资金推动为主导的A股市场来说,缺乏杠杆资金的推动,未来还能够期盼牛市行情吗?
对此,笔者认为,随着杠杆资金对股市的撬动影响逐步减退,未来市场的波动风险也有可能逐步降低。但是,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而言,也基本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
显然,在轰轰烈烈的“ 去杠杆化”工作完成之后,未来市场的新增流动性涌入预期将会大打折扣,而未来市场或将在中长期内延续反复筑底的走势。至于下一轮牛市何时到来,或许还需要等待更具影响力的新增流动性补充工具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