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炒股知识>炒股的智慧> 常见的认知偏差有哪些?每种偏差对决策都会有哪些影响?

常见的认知偏差有哪些?每种偏差对决策都会有哪些影响?

2019-01-01 16:08:13  来源:炒股的智慧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7分钟的时间

常见的认知偏差有哪些?每种偏差对决策都会有哪些影响?

时间:2019-01-01 16:08:13  来源:炒股的智慧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认知偏差检查表:花10分钟做自查

从感知记忆开始,人类因为有限理性,决策容易出现偏差,例如,人们的感知是有选择性的,个人的期望会影响到感知到的信息,人们更容易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事物。而记亿则具有重建性,记忆的强度是可变的,引起人们情绪波动的事情会留下深刻印象。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对事态的控制能力倾向于认为自己对未来发生的事情具有很强的判断力。

前面已经说过,人类大脑受到注意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限制以及进化遗传等原因,思考时会有很大的惰性,人们对不确定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往往并不遵循贝叶斯法则.而是来用抄捷径的“启发法”,即不是基于全部信息,而是根据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行决策。启发法必然造成认知偏差,但这是人类本质,不能改变,但可以留意并考虑系统性地尽量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在第四章我们已经讨论了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框定依赖偏差、代表性偏差、可获得性偏差以及锚定和调整偏差。在这一节,我们总结、补充和再次提醒读者留意与股市投资密切相关的启发式偏差。

常见的认知偏差有哪些?每种偏差对决策都会有哪些影响?

框定依赖偏差

投资者在市场中,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来自其他投资者、亲朋、媒体(包括网络)的信息。信息的不同表述顺序.说法和表述时的情感背景,都会影响投资者作出正常的判断。常会出现的有先人为主(首因效应) .关注最后一个信息(近因效应)、以偏概全(晕轮效应)以及非相关信息造成的稀释效应等。

在接受信息时,应该了解到语言和图形信息具有这样一些容易引起认知偏差的特点。比如,用“稳步上涨”或是“飞速暴涨”这样的词,和用“上涨”之类的不带修饰语的词描述股市情况相比,投资者更容易建立股市持续攀升的预期。具有煽动性的措辞会促使人们相信:股票市场肯定会有大起伏。如果有人说成功的机会是1/6,而不是16% ,你有可能会冒险试一下。但如果说失败的概率是84%,你也许会敬而远之。投资者应有意识地留意信息的表述形式和出现的次序,努力从不同角度作出甄别和调整,看看是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另外,有意识地寻找不同观点的评论作为参考,看看相反的信息是否会改变你的判断。股票分析图表也有同样的问题,人们总是关注最先看到的部分,特别是最近--段时间的走势和分析指标,发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面对走势或分析图表,投资者应该问自己:假如按不同时段或者长期来衡量.市场目前是处于上涨、盘整、下跌.顶部还是底部?这个价位是多长时间内的新高或新低?这个指标是不是能够作为主要参考,还有那些其他指标需要对照来看?信息是否提前发生了作用?这一信息是否真像别人说得那么好或那么坏?消息是出现在股票长期上涨之后还是长期下跌之后?消息是更有利于股票还是不利于股票?其所在的产业板块是强是弱?整个市场有何变化,是上升还是下跌?

阅读资料

“便宜"的股票不便宜

上市公司的股价从理论上说,只是公司价值和投资价值的反映。在公司的总股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股价波动可以反映公司价值的变化。与此同时,公司股票价格也受到上市公司总股本和上市流通股本数量的影响。只要上市公司增加公司股份数量,那么同样价值的公司资产就会摊薄到更多的股份上,自然就可以降低每股股价。与此相反,只要减少公司的股份数量,就可以人为地推高股价。投资者对于那些进行拆股(在国内就是高股票红利和高配股)的公司在拆股前和拆股后的态度,也应该如同对待切成不同块数的蛋糕一样,不要被其迷惑。但是,事实上,散户对于公司拆股而引发的股价下跌存在异常强烈的反应。美国学界对此进行了大最的研究,发现散户投资者对于进行拆股的公司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公司宣布拆股之后,尤其是公司的股价因为拆股而出现大规模机械性的下调之后(如公司进行买一股送一股的股票红利或是拆股后公司的除权股价会“下跌”50%,当然投资者在拆股后将持有两倍原来的股数,所以投资价值不变),公司股价会有一个显薯的短期上升。公司宣布拆股之后,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购买这些股票的领向比原来更强烈。也许正E是因为公司意识到散户有购买拆股公司的股票的倾向.公司才会有意识地通过调整自己公司的股票价格,来达到吸引投资者或者扩大投资者人群的目的。第二种解释是说,公司希望通过拆股来获得投资者的关注。本书之前曾提到过,散户对于近期股价创出新高或者新低的公司会给予特别的关注,也会集中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司通过拆股人为地让股票“创出"新低,不失为一种吸引投资者眼球的简单易行的手段。

通过对美国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散户在拆股后购买拆股股票的意愿比拆股前提升了200%。而在同期机构投资者购买拆股股票的意愿只有小幅的上涨。散户对拆股股票的追捧,直接反映出他们对于股价变化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狂热,但却没能透过股价看到公司价值的真正变化。问卷调查投资者为什么对拆股的股票产生强烈兴趣的时候散户投资者最主要的回答是:“因为股票变得便宜了,所以以后肯定还会上涨的。”美国资本市场的研究表明,公司是否决定拆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上对于高价股和低价股的态度的转变。研究发现.在高价股表现越好的年份,上市公司进行拆股的可能性就越小,而进行反向拆股(把公司股数降低,人为地推高股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相反,在低价股表现越好的年份,上市公司进行反向拆股的可能性就越小,而拆股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的高管确确实实是在利用市场对于高价股和低价股的不同态度,以达到迎合投资者、提升本公司股价和知名度的目的。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假拆股.真套现的现象屡屡发生。有不少企业,利用拆股和高配送来吸引散户投资者购买本公司股票。同时,当散户投资者买入拆股股票从而推高股价的时候,一些内部持股人或是机构投资者就利用此机会,来掩护其减持自己手中股票的行为。

投资者确实喜欢购买“便宜”的股票。投资者一般会用公司的股价作为公司内在价值或者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预测标准。但很多投资者在利用股价预测公司价值的过程中存在认知误区:他们认为低价股就是便宜股票。上市公司是能够聪明地利用投资者的这种“贪便宜"的心理的。在上市公司认为有利可图的时候,他们就把自己公司的股价人为地压低,通过拆股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购买,从而推高公司的股价。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公司对于是否拆股的决定上,在公司的IPO定价方面,也有类似的行为。通过对历史股价变化的研究,研究者发现低价股表现较好的年份.公司上市后的发行价格通常(这里指绝对上市价格,而不是上市估值的市盈率)也比较低。根据美国的历史数据,在20世纪80年代初低价股比较流行的时候,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价格大概为每股10美元。但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大家都喜欢追捧高价股,因此,在1999-2000 年互联网泡沫期间,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价为每股25美元,大大超过了历史平均水平。

人们往往接到信息就迫不及待地采取行动,生怕自己错过了机会。其实,淡定是投资者应该养成的一项关键品质。 在寻找和接收信息时,投资者只需多花+分钟时间冷静想想,就有机会过滤掉多佘和有偏见的信息,尽量减少框定偏差对决策的影响。

代表性偏差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类偏差的一个很重要问题是对于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概率的判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人们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预测能力,并过高看重自已已经了解的情况,基于局部情况对整体作出预测并据此采取行动。同时,由于研究样本的数量较少,人们的预测偏于简单的线性外推,而忽略了周期性波动或均值回归规律。

代表性偏差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认知偏差,但是每个人的情况有轻有重。人们会认为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是高度相似的。代表性思维就是基于固定思维模式的判断。刚愎自用和自以为是的人尤其应留意。树立对于市场不确定性的正确认识是必要的。投资者应时刻提醒自己,市场走势和股票价格是不可预测的。你的预测只是猜测,是众多可能情况中的一种。其实不管投资者研究了多大规模的样本,这一条都是成立的。预测只是为了让我们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心理和操作上的准备。预测如果兑现,这是幸运或运气,不要因此作出自己可以预测市场的错误结论。

可得性偏差

人们倾向追求安逸,对于自已熟悉的事物感觉比较舒服,对于给自已造成深刻印象的事情,哪怕只是个人的意象或者虚幻的事情,也会相信其发生的机会更大。由于信息的可获取性不同,近因效应表现得更明显.。投资者更关注受到媒体报道的股票,特别是近期的热门股票和基金。

这一偏差和个人主观性关系紧密,因此,破解之道也应从此人手,即客观了解别人的看法,尤其是那些和自己不同观点的人的分析。换一个观察者,可能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要注意的是,人们往往下意识地愿意寻找或接受那些和自己有共同或类似观点的人。

锚定与调整偏差

锚定反映了人类大脑在思考问题时会设置一个参考点,而在改变看法时过于缓慢和缺乏弹性。投资者对于股票价格的预期会受到一些价格的影响,比如考虑再买入时,通常会以之前卖出的价格作为参考;卖出时会以买人价格作为参考。参考价格通常是某个阶段的最高、最低价格,甚至有时被选为参考的价格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投资者会将一个参考价格作为买卖操作的基准,固执地坚持低于某个价格买人或高于某个价格卖出。其实,无论是哪个价格,都很难表征企业的真实价值,所以,价格锚定只是投资者的一种认知偏差。

打破价格锚定的一个方法是不要刻意记录每次操作的价格,不以个股价格为参考调整仓位。采用资金管理方法,按照组合收益和止损计划进行操作。

心理学实验表明(Ganzach,2000),人们对风险和收益的感知经常会因情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对负面情感事件经常会认为是高风险低收益的,对正面情感事件经常会认为是低风险高收益的;大多数情况下,具有好心情的投资者与心情不好的投资者相比,对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更乐观。情绪成为决策过程中与认知并驾齐驱,甚至超过认知作用的一种重要成分。在一定的风险状态下,情绪和感觉总是会影响到人们的直觉和决策选择,产生的偏差被称为情感启发式偏差。这是我们下一小节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