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宏观经济形势持续走高
2000年成为中国宏观经济重见曙光的一年,与1990年相比,经济开始出现稳步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向好;工业仍是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产业,其增长以两位数的速度迅猛提高,工业产品销售率与去年基本持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速明显加快,效益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增长;外贸出口大福增长;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有所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投资需求平稳增长;财政收支增长幅度较大;货币供应量仍较宽松。经济体制改革深人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手段进一步多样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今年为资本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作了大量的准备。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已经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
2000年,国内产业发展依然面临良好的宏观环境,国内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11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发展做出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巩固和发展经济增长的好形势”。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1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达到8.5%,摩根斯坦利添惠在调低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仍认为中国经济会保持8%以上的增长。
1999年以来,宏观经济的大好形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说明:
1.经济指标稳步增长。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启动国内消费和增加对外出口,尤其是连续7次降息和连续3年增发长期国债,引导和带动投资,到2000年,中国目前已经摆脱了亚洲金一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扩大经济总量同加快结构调整结一合,特别是适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又为中国经济带来新活力。中国国民经济在1999年增长7.8%的基础上,2000年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高增长势头,前三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达到621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1%, 8.3%, 8.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2%,第二产业增长9.8%,第三产业增长8.1%。到了2001年一季度,中国国
民经济确实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据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增速比2000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与上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速依次为3%, 9.5%和7.4%,增速均与上年相比大体持平。
2.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增长中,除个别月份外,工业生产增长基本上接近12%,比1999年平均加快近3个百分点。在工业部门中,重工业远远高于轻工业,增长度也比轻工业快。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了11.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速明显加快,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10.5%,比去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革新产业增长持续加快,光通讯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微机以及集成电路等,分别增长三成以上。
3.财政收支高速增长。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均高速增长。共完成财政收入9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49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增值税增长22.4%,关税增长32%,个人所得税增长60.3%。财政支出9453亿元,同比增长22%,10月份财政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4.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增幅回落。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为130474亿元,同比增长13.4%;狭义货币M,余额50617亿元,同比增长20.8%。流通中的现金余额为13895亿元,同比增长13.4%。今年下半年货币供应量增幅开始减缓。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9599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4.1%,增幅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0048亿元,同比增长13.8%,与上月持平,10月为13%,下降0.8个百分点。这表明今年中国消费需求在平稳增加。
5.外贸有较大幅度增长。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一月出现高速增长外,其他月份的增长幅度也明显高于以往。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4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7%,其中,出口1832亿美元,进口163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1%和38.7%;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92亿美元。中国外贸出口已经逐渐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
6.物价稳步回升。2000年前三个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去年略有提高,运行较为平稳,但价格回升较缓,从环比价格来看,除个别月份外.其环比基本为负值。应该说,中国通货紧缩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