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好转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国际经济形势好转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等外部因素依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内在因素正在形成,还没有成为主导力量。
笔者认为,中国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从投资需求来看,投资需求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00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逐月小幅加快,表现出稳定增长的势头,对经济进入平稳增长区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依靠发行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与近几年来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特别是更新改造投资由于受财政技改贴息政策刺激,2000年呈现快速上扬的趋势,前10个月,同比增长近20个百分点。社会投资有所增长,但还没有成为主导力量。前三个季度,集体及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只增长了10%左右。市场化的投资行为还不是很强。
在社会消费方面书民消费需求已出现恢复性增长,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中,政府的消费政策,如住房消费政策、购车消费政策等,在刺激消费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内需不足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内需的不足与收入差距及其扩大有关,据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9元,增长8.4%,而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500尽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比农村居民快了5.9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平均高近2-3个百分点。
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强劲态势中,出口退税政策和周边地区经济回升对刺激出口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前9个月,中国对前10大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其增长速度均在25%以上,其中对俄罗斯、韩国、东盟的出口增长尤为迅速,出口增长速度超过40%。原油、有色金属等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推动了中国进口持续高增长,是造成今年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好转的主要因素是外部力量的推动。在经济好转中,连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砒柱中流”作用。出口退税、收入分配等政策的调整有效地促进着出口和消费的回升;增发国债在直接拉动投资增长的同时以其乘数效应拉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中国经济长期、自发的内在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有效需求不足依然制约着经济发展,经济好转的基础还不稳固。
还应该注意的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将对经济增长形成持续的推动力: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全面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从长远来看,这将极大地提高中国的供给能力。
②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和完成,将有助于改善海外投资者对华投资的预期,促进利用外资的稳定增加。
③世界经济加快增长,为中国经济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