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 •林奇认为,如果说给公司打电话是获得上市公司真实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的话,那么怎么打和怎么听就大有讲究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与投资者交谈时都很坦率。因此,在给上市公司打电话时,尽管在谈话时他们的修饰成分会有很大的不同,但你仍可相信所听到的大体都是真实的情况。对于同样的情况,处在不同行业中的公司会有不同的说法,而即使同一行业内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比较正常的。
例如纺织行业,属于存在历史期很长的行业。打个比方,如果一个行业已经经历了6次战争、10 次经济繁荣、15次破产以及30次经济衰退,那么其对任何新事物可能都不会感兴趣。而且处在这样行业中的公司,可能还会很坚强,随时做好遭遇不幸的准备。因此,当纺织行业这样的公司情况很差时,他们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而当情况很好时,他们的表现又可能是绝对的沮丧。举例说,当你打电话询问精纺毛织品业务的情况时,他们可能会回答说“一般”;当问及聚酯料衬衫的销售情况时,他们的回答可能是“不如预期的好”;当问斜纹粗棉布情况如何时,可能得到的回答是“啊,还可以吧”。而当你得到公司真实的财务数据时,你可能会发现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其实非常好。
林奇认为,当注视同一片天空时,像类似纺织这样成熟行业中的公司,看到的总是阴云,而新兴行业的人看到的则是满目的财富。如服装公司,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可能永远不会从他们口中听到“情况一般”这样的话,即使情况非常糟糕时也是一样。当零售商的销售情况极差时,从服装公司人员嘴中听到的最差字眼可能也就是“情况基本乐观”。而当情况真的是基本乐观时,听到的可能是“情况很好”、“难以置信”、 “好极了”以及“好得不能再好了”这样的话。
林奇认为,技术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同样是一些乐观的人。从软件人员嘴里,你会觉得在软件业的历史中,永远不会出现经营状况下滑这样的年份。当然,客观情况是,对于软件业激烈的竞争,你不得不显示乐观。否则,那些会甜言蜜语的人,可能就会抢走原本属于自己的所有合同。
所以,向上市公司了解情况时,你必须了解各个行业的特点,了解各个公司的风格,甚至了解电话接听人员的性格。只有这样,你才能进行辨别。因为对同一个问题的相同回答,不同行业的公司,可能所包含的意思会完全不同。当然,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没有理由为了猜透公司工作人员说话中的含意,而过分浪费时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可以忽略掉谈话中的所有形容词。
在国外成熟市场上,投资者买卖股票大多通过经纪人来进行,这可能与国外成熟股市中投资者更认同专业分工有关。毕竟专业的经纪公司有更多的时间在市场上,会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正因为经纪公司能为一般投资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如果你通过一家全方位服务的经纪商公司来买卖股票,那么你可能在每股的股票上要多支付30%的佣金。彼得 •林奇认为,如果一般投资者利用好专业经纪公司的优势,那么多支付的费用是完全值得的。
林奇认为,就经纪人作为信息采集人而言,他们可能是选股者最好的朋友。他们可以提供标准普尔公司的报告、投资时事通讯、年报、季报、招股说明书、代理人报告书、《价值线》调查以及公司分析员所做的研究报告。投资者还可以要求他们去寻找市盈率和公司增长率方面的数据,公司内部人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数量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数量方面的数据等。
另外,林奇认为,投资者还可以请经纪人就他们推荐的个股发表他们的看法,或者让经纪人回答自己关心的问题,从而使投资者在这一过程中去获得有用的信息。在中国,证券公司经纪人的兴起还是近年的事。而最先引进这一制度的,则是目前已经倒闭的大鹏证券公司。这一制度的引进与实施,实际上表明了证券公司职能的转变:从被动接受投资者的开户,到主动去“拉”投资者来自己营业部。就证券公司的发展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从近年一度非常火爆、摆放在各银行的券商“银证通”上的开户联系人名字与他们的手机号码,到各营业部中已经非常活跃的券商经纪人,再到各大媒体中我们看到的大量关于经纪人的招聘广告,投资者已经非常熟悉证券经纪人这一职业。虽然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证券经纪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外成熟股市中的证券经纪人,但是,从证券经纪人同样希望留住你一个客户从而想方设法进行服务的角度来说,这是有相同之处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投资者,完全可以让你的证券经纪人提供相关的服务。而来自证券第一线经纪人的信息,应该是非常值得我们去重视的,也是发现Tenbagger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