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投资者的“狂想家效应”?
在我们的习惯中,风险承担者是备受人们敬仰的。投资者受此影响,趋向于认为自己也具有很强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但实际上我们不能。我们的表现就如同心理学家布瑞特(D.G.Pruitt)所描述的“狂想家效应”,只不过是自我暗示下的一种狂想而已。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伟大的幽默作家之一詹姆斯·瑟柏(James Thurber)写了一篇幽默故事,名字叫《沃尔特·米蒂的私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后来这个故事被拍摄成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由丹尼·凯伊((Danny Kaye)领衔主演。片中的沃尔特是一个缩头缩脑、鼠目寸光的男人,且完全受制于他那彪悍且伶牙俐齿的妻子。他应对生活的方法是做白日梦,梦中这个好脾气的米蒂被幻化成一个勇猛顽强的英雄,他总是及时出现并解救众生。片中的他一会儿还在为忘了妻子交代的杂事而痛苦呻吟,另一会儿他又变成一位无畏的轰炸机驾驶员,正独自执行一次危险的任务。
布瑞特认为投资者对股市的反应颇像沃尔特对生活的反应。当股价上扬时,我们成为自己眼中的英雄,敢于承担额外风险。但当股价下挫时,投资者拥挤在门口,然后逃之夭夭,不见了踪影。
究竟如何克服“狂想者效应”呢?我们要找出衡量风险容忍度的尺度,这个尺度要尽可能地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必须深入到标准分析问答题的表层之下,去探求心理上的深层驱动因素。几年前,美国维拉诺娃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的贾斯廷格林 (JustinGreen)与人合作开发了风险分析工具,这种工具不仅强调明显的、直接的风险因素,更强调人的性格因素。在研究了大量的风险容忍度方面的文献(其中既有理论性文献也有实证性文献)后,将重要的人口统计因素与倾向进行抽象化,并综合在一起考虑,从而得出了更加精确的风险容忍测量尺度。
研究结果表明承担风险的倾向与两项人口统计因素有关:年龄与性别。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不愿意冒险,妇女比男人更小心谨慎。结果显示出一个有趣的现象:风险似乎与财富的多少没有关系,钱多或钱少对风险的忍耐度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有两项性格特征与风险容忍度密切相关:一是自控能力,二是成就动因。自控能力指的是人们感觉他们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以及做出相应生活决策的能力。那些认为自己有控制周边环境能力的人被称之为“内在人”。相反,“外在人”认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控制能力,就像一片树叶被风吹来吹去,无法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具有高度风险承担倾向的人绝对是属于“内在人”一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