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这样总结宏观环境对投资的影响:“你的思考一定要全球化,不能只是很狹隘地局限于一隅,你必须知道在此地发生的事件会对另一地发生的事件有什么样的影响。”索罗斯投资的另一个原则就是一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和投资时机。索罗斯总是先于其他人看到行情的突变。他善于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某行业股票的最终命运,寻找股票市场行情的变化,追寻可能出现的自我推进效应。索罗斯对于投资时机的把握,往往比其他投资者及时得多。
索罗斯认为,投资者必须培养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整体把握能力,这样才能够及时掌握经济动向,并根据这种动向调整自身的投资活动。这是投资者赢利的第一步。索罗斯从来都不愿意相信那些市场分析家的观点,他认为那些所谓的市场分析家的技术分析理论早已过时,他们的股票分析报告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与此相反的是,索罗斯更加愿意把时间花在对经济周期、通货膨胀指数、金融指标、经济增长要素的分析和研究上,他把使用经济基本理论看做是一个成功金融投资家的基础。索罗斯对于商业知识的研究,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
他订阅了几十种商业报刊,其中很多是他从未涉足过的行业。索罗斯觉得,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投资者可以从这些内容丰富、涉猎广泛的行业杂志中获取各个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消息,从而确定自己未来的投资重点和方向。其次,这些商业资讯中包含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多重资料,这对于投资者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和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在纷繁的投资领城中迅速找到一个成熟的投资市场,并因此而获得利润。
索罗斯的看法是,比一般的投资者更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动向,是一个投资者在商业投资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索罗斯如此执著于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把握,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自已从这样的投资理念中受益匪浅。事实上,对于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直是索 罗斯的拿手好戏。20世纪60年代末,房地产信托投资曾经风行一时。索罗斯对该行业的分析不仅在商业界引起了轰动,更让他因此获得了100 万美元的利润。到了70年代初,索罗斯敏锐地察觉到,受过高等商业教育的新一代银行家正在迅速崛起,银行业将成为新的朝阳产业,于是在银行股票低迷时也果断地投身其中,并获得了50%的利润。索罗斯对于商业知识的广泛了解,成就了他的投资传奇。1972年,他从一份商业部的私人报告中读到了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依赖国外能源的消息,便大量收购了石油设备和矿产公司的股票,一年之后,能源业股票的疯涨又让索罗斯大赚了一笔。
索罗斯对于商机的捕捉,简直到了出神人化的地步。这都直接来源于他对宏观经济脉搏的深入了解和细致把握。索罗斯给投资者的启示是,你在进行投资时,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并依此做出自己的判断,确定自己如何进行正确的投资组合。如果你看好某一行业的股票,就应当尽量选择投资该行业股票数量最大的共同募金。如你在资讯的积淀中,认为某行业的股票可能下跌,就应当果断地将这一行业股票从自2的投资组合中剔除。
另外,在市场中寻找突变,投资于市场的不稳定状态,同样是索罗斯的投资理念。什么是市场不稳定状态呢?市场的不稳定状态就是指当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差达到极端状态时,反作用力使市场自我推进到一定程度,并难以维持和自我修正,市场的不平衡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状态。不稳定的市场状态源于市场预期形成的主流偏向遭受到客观现实的强烈对比,清醒的市场投资者开始对这种偏差进行反省,对主流偏向进行挑战而使市场原有的主导因素变得脆弱,但市场的惯性使原有走势变得狂热。索罗斯善于发现市场的不稳定状态,通过捕捉这种盛衰现象发现转折的时机。20世纪80年代中期,索罗斯投标竞买公司的出价使公司的资产被重新评估,于是银行给予其他竞买者更多的贷款,使得他们的出价越来越高。
终于,投标价格一路瓤升,市场因价值被高估而变得播摇欲坠。根据索罗斯的理论,崩溃将不可避免,盛衰出现转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稳定的市场状态为投资者提供了机遇。此时,他坚决地卖出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这样的盛衰转折的商业案例屡见不鲜。
美国大豆涨到1000美元/吨时市场预测将达1400、1600, 牛势到了后期,价格的发展出乎人们的预料,在投资市场心理作用下,这时大豆库存会被板度低估,大豆价格虚值成分被成倍夸大。最终盛衰转折现象发生,大豆价格暴跌,国内进口商纷纷违约,因高价进口大豆使油脂企业重新洗牌。由此可见,投资者把握住盛衰转折发生的时机非常重要,因为这时往往是市场主流偏向强烈之时,其带来的后果也是极为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