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这种化工原料可能被不法商人掺杂进食品或饲料中,以提升食品或饲料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作假的人称为“蛋白精”。
2008年9月,中国发生了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病症。其原因就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根据中央电视台9月16日的新闻报道,在国内22家婴幼儿奶粉厂商的产品中均发现有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涉及的厂商包括几乎所有大型乳制品公司,如蒙牛、伊利、三鹿和光明等。
三聚氰胺事件对国内乳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伊利股份、光明乳业等乳制品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大幅下跌。如图4-2所示,从9月16日至10月10日,短短12个交易日内,伊利股份股价大幅下跌50%。同时,各家证券公司也纷纷给予这两家公司卖出评级。如果按照巴菲特的理论,这时正是我们应该“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时刻。
图4-2伊利股份周K线(后复权)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伊利股份的体制并没有变坏。伊利的管理层完全有能力应对这次危机。短期内,伊利股份的业绩可能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不过长期来看,人们喝牛奶的习惯不会改变,伊利股份也仍然会是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龙头。当伊利股份的股价下跌50%后,已经有了很好的安全边际,此时投资者可以大胆买进。
如表4-1所示,从2003年到2006年,伊利股份的业绩一直十分稳定。但是到2007年,因为公司成本上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伊利股份的利润大幅下滑,每股收益降为负值。这使伊利股份的股价在牛市中未能大幅上涨。为此伊利股份被网友调侃为2007年牛市中的“最牛不涨股”。但投资者应该注意,此时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现金流的数值仍十分稳定,说明这次危机并没影响到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表4-1伊利股份年报
在2008年半年报中,公司嬴利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每股收益增加到0.15元。此时伊利股份已经基本走出成本上升和竞争激烈的危机。但是到2008年年底,伊利股份遭遇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财务数据全面下滑。伊利股份因此“被ST”。三聚氰胺事件注定只能对伊利股份造成短暂的冲击。而且经过这次事件后,许多不符合要求的乳制品公司被关闭,伊利股份的竞争优势得以显现。因此,当伊利股份股价在12个交易日内跌去50%后,正是投资者应该“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时候。
经过2008年的大幅亏损后,伊利股份在2009年的业绩逐渐好转,并且在2010年初摘掉了“ST”帽子。与此同时,伊利股份的股价也在2009年到2010年大幅上涨。
伊利股份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乳业领军者,产品同时符合奥运及世博标准,先后为奥运会及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中国公司。截至2010年,伊利雪糍、冰淇淋产销量巳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即跃居全国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