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2011年11月,Simoleon Sense采访巴菲特的传记作者爱丽丝·施奈德,《怀疑论者是如何炼成的——从会计师到巴菲特在华尔街的发言人》。在采访中,爱丽丝分享了自己对巴菲特的观察和研究。本文为其中论述巴菲特如何看待宏观经济的部分。
米格尔:或许我可以问你一个离题的问题。许多价值投资者都遵循回避所有宏观经济问题的投资思路,比如宏观经济风险等。我想知道巴菲特是如何看待整体经济的?他如何将他对宏观经济的看法融入他的数据库和决策中?
爱丽丝:巴菲特对经济周期以及相关数据了然于胸,他利用宏观经济数据为特定公司的经营构建背景,也就是说,他将宏观风险具体到了特定公司的微观层面上。第二,宏观经济数据给巴菲特提供的信号是市场先生将在哪里出错,比如,股市的哪个板块可能有宝可挖。
比如,他在一定程度上知道过去几年(一直到2008年)经济有泡沫,因为你稍微作一些统计就会发现,公司利润率处于不可持续的高水平,房屋增长量超过人口增长的情况到了荒唐的地步。因此,他没有介入抵押贷款行业,不过不难想象,肯定有很多人去找他,催促他进行一些看起来非常诱人的交易。宏观经济是他思考投资的背景。
米格尔:他处理宏观经济信息还有什么方法?这和他对历史的痴迷有什么关系?
爱丽丝:即便在很小的时候,历史就一直是沃伦拿手的学科,他有这方面的嗜好。
但与此同时,模式识别是他的强项,可能是他最厉害的能力。因此在数据方面,与许多需要用的时候再临时查询信息的人不同,沃伦在用到之前永远会寻找能够刺激模式识别的因素。他永远在寻找背景,而对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为他进行许多决策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背景,因为这些背景使得他能够类比古今。我想这对他避免犯“此次不同”之类的错误大有用处。
这让他有能力在不同行业之间进行类比,比如将网络公司的股票与早期的汽车股进行对比,这一点我在《滚雪球》的太阳谷演讲中作过介绍。
米格尔:能否给我们多讲讲他的模式识别能力?为什么说这是他最厉害的能力?
爱丽丝:还是网络股这个例子。当时的网络股以及信息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创新,为了考察网络股,巴菲特追溯历史,从历史中找出与信息技术相似的模式,运河、飞机、蒸汽轮船、汽车、电视和无线电的科技大爆发和网络股很相像。回顾了这些历史之后,他搜索次级模式(sub-patterns)并追问这些科技大爆发带来的财务后果是什么样的。在网络股这个问题上,人们关注的是网络公司与之前的科技创新有什么不同以及它的独特之处,而沃伦思考的却是这个特定的情况与其他相近情况的相同之处。
这就是模式识别的本质,因为某些情况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就为其特殊性寻找原因,在金融市场,这大概就是投机。顺便说一下,沃伦并不忌讳投机,只要像他所说的那样是“聪明的投机”,他也会介入,聪明投机的意思是胜率对他有利。模式识别是他默认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会产生一种冲动,让人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主要对那些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识感兴趣。